周鴻祎約等于0.588個雷軍?快訊
剛剛憑借訂單增長揚眉吐氣,立刻被金主提醒別得意忘形,哪咤汽車的CEO張勇,這次確實有些憋屈。
車圈刮起了IP邪風。
@新熵 原創 作者丨樟稻 編輯丨伊頁
剛剛憑借訂單增長揚眉吐氣,立刻被金主提醒別得意忘形,哪咤汽車的CEO張勇,這次確實有些憋屈。
6月4日,張勇微博發文說:“聽到一個冷笑話,最近深有感觸:現在沒人創業了,都去做企業家IP了。”評論區的網友懷疑他在暗諷投資人周鴻祎,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更是在評論區為張勇點贊,直呼“勇哥敢說”。
對此,感覺被內涵到的周鴻祎隨即在短視頻平臺上提醒張勇,不要因為哪咤L汽車訂單增長就飄飄然。
引發討論后,張勇在又發了一條微博進行解釋:此前這條微博的背景,是其在與朋友聊企業家做IP一事后隨手發的。“感覺這個話題意猶未盡,值得思考,沒多想,就隨手發出,沒想到引起這么大的反應,更有好事者惡意曲解我的本意。”
他還強調,哪咤內部一致認為,哪咤L這款車的成功,一半的功勞是周鴻祎的。無論是真情流露,還是曲意逢迎,張勇似乎在造就一個名場面,即把車輛銷量歸功于一人。
但如果真需要吹捧投資人,不如直接說哪咤全系列車銷量的一半功勞都是他的,這樣也更貼合周鴻祎多次提及要學習車圈營銷榜樣雷軍的形象。
不妨按照這個邏輯對比,已知哪咤汽車在2024年5月的銷量為10113輛,周鴻祎貢獻了約50%即5056.5輛;同時,小米汽車在2024年5月的銷量為8630輛,全部歸功于雷軍。
這意味著周鴻祎的銷量貢獻相當于0.588個雷軍。所以,周鴻祎大約等于0.588個雷軍,確實對得起他今年通過各種方式為哪咤汽車“站臺”的努力。
雖然這只是調侃,但創始人或站臺者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直接轉化為銷量,確實反映了當前商業環境中的“流量為王”。將周鴻祎的個人影響力與哪咤汽車銷量直接掛鉤,就是這種趨勢的一個例證。
近來,汽車圈盛行打造“企業家IP”,搶占流量高地。長城汽車、廣汽集團、比亞迪等多家車企的高管紛紛入駐微博、抖音、視頻號等社交媒體平臺,“企業家IP”開始大行其道。
在這種背景下,張勇提到的“企業家做IP”不僅僅是一種市場策略,更是一種生存策略。在品牌眾多的市場中,企業家個人成為品牌的象征,占據流量高地。如果你不搶占,就會被對手搶占。
然而,過分營銷也是一種流量導向的悲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包含技術創新在內的產品力明明才是核心。
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時,主要考慮車輛的性能、續航能力、安全性及智能化水平等技術指標。如果一個品牌過分強調CEO或者高管的個人影響力,而忽略這些核心技術屬性,可能會使消費者對品牌的長期承諾和技術實力產生懷疑。
放眼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品牌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營銷戰,更是技術和創新的較量。過度依賴企業家個人品牌可能導致企業在市場上的獨特性和競爭力下降,因為這種策略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或通過其他方式被對抗。
因此,建立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基礎上的品牌策略,才更能保證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長期健康發展。畢竟,企業家個人品牌只是加強品牌影響力的一個補充,而非替代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