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的IPO征程:十三年波折前途未卜,面臨多重困境快訊
在中國互聯網江湖,豬八戒或許不算太起眼。
在中國互聯網江湖,豬八戒或許不算太起眼。然而,在重慶,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業,卻是當地互聯網產業的代表之一。其漫長的IPO過程讓人不禁聯想到唐僧取經的奇遇,但這一取經路上充滿了艱辛和未知。
豬八戒的發展歷程可謂曲折,從最初為小微企業設計商標,逐漸演變成中國最大的綜合型定制化企業服務電商平臺。其主營業務囊括知識產權、工商財稅、企業法務、品牌設計、IT/軟件、營銷傳播、科技服務等各類服務,形成了一種被譽為“企服界的淘寶”的獨特商業模式。
然而,盡管在“不毛之地”的重慶,豬八戒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卻未能在資本市場實現輝煌。公司曾試圖在2011年赴美上市,但在2015年A股大牛市后改變計劃,轉向A股IPO。這一計劃也未能如愿,反復申請港股上市,卻也面臨著資本市場的寒冬。
豬八戒的發展并非孤軍奮戰,重慶政府一直以來給予了大力支持。IDG資本、重慶文投集團等在早期的投資中都有政府的身影,甚至有地方政府直接委托豬八戒搭建數字化試點平臺。
然而,這番支持并未為公司帶來盈利。根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豬八戒的營收逐年下降,累計虧損金額超過9億元。公司解釋稱疫情影響客戶支付意愿,以及減少會員傭金導致收益減少。然而,財務數據顯示,高昂的行政開支似乎是虧損的真正原因,占比居高不下。
盡管在重慶地區獨領風騷,但在中國整體互聯網格局中,豬八戒的地位并不顯赫。中國企業服務市場龐大,但由于進入門檻低,行業呈現大而混亂的特點。
企業服務市場的火熱帶動了定制化企業服務電商市場的增長,據艾瑞咨詢報告,2021年市場規模達4280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增至13100億元。
然而,豬八戒在這個龐大市場中份額有限。根據2022年GMV計算,其在中國定制化企業服務電商市場的份額僅為2.4%。以GMV及收益計算,市場份額更是微不足道,分別為0.12%及0.006%。
豬八戒的IPO再次擱淺,公司面臨的不僅是市場競爭的壓力,更是資本市場的寒冷。作為一個尚未盈利的企業,在面對疫情沖擊、政府采購延遲等多方面困境時,其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高管薪酬居高不下、現金流告急等問題也讓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持謹慎態度。
對于這只“取經”路上的豬八戒,究竟還有多少“劫難”在前方,或許只有時間才能揭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