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布局加速,掌眾技術賦能把握市場機遇金融

據近期上市銀行發布的年報看,多家銀行金融科技成績斐然,且將金融科技上升至戰略層面的考量及核心競爭力所在,加快推進金融科技的布局。
據近期上市銀行發布的年報看,多家銀行金融科技成績斐然,且將金融科技上升至戰略層面的考量及核心競爭力所在,加快推進金融科技的布局。
建設銀行的董事長報告顯示,啟動新一輪金融科技“TOP+”戰略,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整合形成七大核心事業群。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產品創新、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賦能,將新一代核心系統延伸覆蓋到海外機構和子公司,實現集團信息科技能力整體躍升。
浦發銀行也在其年報中的核心競爭力部分指出,對標科技前沿,聯合百度、華為等設立六大創新實驗室,攜手微軟等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推進金融科技成果應用。推動數字賦能,強化線上經營與大數據分析,在精準營銷、智能獲客和風控運營等多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些年來,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倒逼商業銀行加快科技創新,如今已呈現后來者居上的態勢。隨之而來的是,金融業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傳統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之間的界限愈加模糊,雙方合作逐漸深化,金融科技的監管手段也在日益變化。那么,未來金融科技的機遇將在哪里?傳統金融的發力,又會與金融科技公司擦出怎樣的火花?
呈現新的階段性特點
在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分論壇上,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表示,商業銀行在轉型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看作傳統的銀行,而應該是數據公司、科技公司,未來銀行與科技公司之間的界限會逐漸消失。
對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業內已形成共識,金融科技公司更加強調自身的科技服務屬性、技術屬性,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將會進一步明晰自身的定位,技術屬性將會成為一種必然和歸宿。
有專家表示,互聯網行業已進入B端時代,金融行業作為一個相對較為基礎的行業,同樣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才能真正滿足B端時代來臨的需要。以B端用戶為主的金融科技新時代更加需要用金融行業來進行決策、判斷和聯系。為了滿足B端用戶的需求,金融科技化的方向必然要轉向B端用戶需要的方向上。數據、社群、零售等諸多與金融行業相關的門類開始被越來越多地挖掘出來,并且開始為B端用戶提供越來越多的能量。
以場景為例,互聯網公司擁有成熟的電商購物、社交運營等多重場景,而銀行在場景方面投入不足,二者可在場景和技術方面尋求合作空間。隨著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的融合發展,金融+科技將爆發新的潛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技術賦能 把握機遇
面對新的市場趨勢,今年以來掌眾集團主動調整業務重點,利用科技賦能傳統金融服務、連接消費新生態,持續增強服務大眾的普惠金融能力、開放平臺能力、高效價值傳遞能力、數據驅動能力及消費場景適配能力,構建全生態金融產業鏈。
業務上,掌眾集團將推動互聯網信貸與場景消費深度融合,打通線上線下場景運營模式,下沉服務至用戶,實現資產端下沉。
就行業趨勢而言,互聯網金融資產端的創新越來越重要,一方面可以解決優質資產的問題,另一方面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服務。業內人士表示,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下沉,集中表現在于資產端的變化,不再是一個大而全的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而是圍繞著各自熟悉的行業進行深度整合,呈現專業化特點。
當前,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需求是一個萬億級的缺口市場,如何撬動這個市場,服務好資產端的中小企業,對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是發展機遇,也存在諸多挑戰,如風險識別、風險控制能力等。
掌眾集團打造的智能風控——“如來”風控,經過4年多的打磨和完善,累積了超880T數據存儲,440多個風控模型,能夠有效評價用戶信用水平,全面動態監測貸前、貸中、貸后風險情況,有效提升信貸風險防控能力。未來,掌眾集團將深入挖掘場景,且與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等加強合作,為更多潛在用戶、中小微企業主提供服務。
創新金融科技監管
金融科技大有潛力,有效增強了金融的可獲得性。與此同時,金融科技的發展依然面臨一些問題。如數據隱私、非法集資、金融科技監管尚需創新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擠出行業“虛火”,為金融科技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要求監管不斷創新方式和手段,促進金融科技有序發展。更重要的是,在監管滯后之時,更需要行業協會、企業積極發揮自律作用。當技術占主導地位,如何保護數據安全、保護用戶信息考驗著行業技術和道德準則。
在數據使用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強調要認清數據的性質和使用邊界,既不能為隱私保護就對數據一點不動,也不能因公用而忽略很多個人基本需求。所以我們實際做法要把握三點:金融機構或者科技公司的認知里,哪些數據底線是不能碰的;法律上要有制度保障;手段上,能不能駕馭得了這些數據。
一直以來,掌眾集團嚴格保護用戶數據和隱私,在傳輸安全、儲存安全方面采用了國際通用的加密算法,防止平臺及用戶信息被攻擊和竊取。同時,及時完善和更新隱私保護技術和管理措施,實時走在安全技術的前端。
2018年8月,首批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12家會員單位與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法研院)簽約,法研院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通過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分享給協會會員,會員對失信被執行人的借貸請求予以拒絕,堵住被執行人在互金領域的融資渠道。掌眾集團是首批12家會員單位之一,可實時查詢來自法研院權威、合規、及時、全量的司法數據,并反饋相關數據信息,實現數據分享。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