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三位數,極越汽車“頭炮”啞火?快訊
智能電動車時代,“高階智駕”絕對是品牌能否成功突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要想熱銷,光靠智駕恐怕還遠遠不夠。
圖片來源:度哥
攝于2023年11月廣州車展
智能電動車時代,“高階智駕”絕對是品牌能否成功突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要想熱銷,光靠智駕恐怕還遠遠不夠。
一直以來,百度傾力推出的極越汽車就是主打的AI智能化,宣稱擁有極其成熟的高階輔助駕駛能力,是國內首個完全依靠純視覺智駕方案的車企。不久前,極越汽車還宣布正式向用戶全量推送OCC占用網絡,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占用網絡“上車”的新勢力車企。
用極越汽車CEO夏一平的話來說,極越汽車是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智駕能力居國內第一梯隊,能進入該梯隊的目前只有華為、小鵬和極越。
然而,這個標榜自己位居智駕第一梯隊的品牌,首款車型極越01的銷量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懂車帝數據顯示,2023年12月該車型銷量只有774輛,今年1月更是降到218輛。
此前極越01曾高調上市,上市24小時后官宣訂單量達到1.5萬輛,現實情況看,極越01似乎并沒有宣傳得那么暢銷。并且為了提高銷量,極越01上市僅一個月后便將全系車型價格下調了3萬元,結果竟然適得其反。
沒能打響“頭炮”,夏一平口中的“跨越時代的汽車機器人”,還能否靠智能化這張底牌來實現翻盤?
1
起步波折 ●
資料顯示,極越汽車是由百度與吉利汽車聯合打造的汽車品牌,定位于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領先的汽車機器人。
按理說,背靠百度與吉利兩位“金主爸爸”,這是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但回顧極越汽車的發展之路可以發現,其起步走得并不算順利,甚至還遭受了不少質疑。
在最開始的階段,極越汽車并不叫“極越”,而是集度汽車。2021年1月11日,百度集團宣布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合作,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為集度汽車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同年3月,雙方關聯企業達孜縣百瑞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百度關聯企業)以及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吉利關聯企業)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集度汽車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5%和45%。
彼時,夏一平曾在接受采訪時稱,在雙方的合作模式中,集度汽車將作為百度公司旗下企業獨立運營,百度處于主導地位,整體上負責端到端的服務,吉利則主要在硬件方面配合開展相關工作。
強強聯合之下,很快一年后的6月8日,集度汽車發布了首款汽車機器人量產概念車ROBO-01。作為百度造車項目的重頭戲,該車主打“擁有智慧和情感的革命性汽車機器人”概念。
那場發布會地點選在了百度自家的元宇宙產品“希壤”上,以動畫形象亮相的夏一平、首個AI數字人車主、虛擬建模的概念車,無不向外界傳遞著集度汽車想要營造的“未來感”“科技感”。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ROBO-01的首秀不僅沒能讓集度風光無限,反倒引來嘲諷無數。由于動畫制作潦草,實際效果大翻車。發布會直播過程中,網友留下了一水的“動畫片”“五毛特效”評論,進而開始質疑百度的智能化水平。
與此同時,ROBO-01還遭到了其他新勢力品牌的“炮轟”。當時高合汽車某高管就稱ROBO-01“各種抄襲”,是哪吒的造型、拜騰的大屏、高合的ISD集大成者。
而更讓人意外的是,在概念車首秀后沒多久,集度汽車就經歷了幾波調整。先是在2022年6月28日發生工商變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關聯公司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退出,百度關聯公司達孜縣百瑞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上升至100%;后是在2022年12月更名為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
之后的一段時間更是一度“沉寂”,直到2023年8月,浙江吉利產投控股有限公司與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又共同投資成立了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65%和35%,“極越”品牌也才就此誕生,成為百度造車的“新起點”。
2
鐘愛對標 ●
不管是早先的集度汽車,還是“重生”后的極越汽車,都很愛在宣傳中對標、“拉踩”一些“前輩”。
在ROBO-01亮相之時,夏一平就透露,量產車型將擁有ROBO-01概念車90%的相似度,對標特斯拉Model Y。
當時他直言:“這個市場里沒有特別好的能夠跟特斯拉去PK的智能汽車,這使得特斯拉Model Y在這個領域里基本壟斷了市場。我們會以特斯拉Model Y為直接競爭對手,而且要在智能化上完全領先他們和超越他們一代。”
與此同時,夏一平還認為,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技術積累要強于華為,表示“華為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在人工智能上,百度更強;小米在C端能力很強,但百度也擁有日活幾億用戶的大生態?!?/p>
2022年6月27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個人社交平臺分享了一段小鵬P5的城市智能導航輔助駕駛內部技術測試視頻。夏一平隨即轉發并評論稱“很快就可以和集度的全域融合的自動駕駛PK一下高下了”。
話里話外意思就是,集度汽車的自動駕駛要比小鵬更高一籌。這一波操作反倒引來了網友們的一片嘲諷,認為集度汽車是在碰瓷小鵬,車還沒造出來就喊著PK。
到了極越汽車的階段,依然沒有放過特斯拉。首款產品極越01于去年10月正式上市,共推出極越01 Max和極越01 Max Performance兩款配置車型,售價分別為24.99萬元和33.99萬元,與特斯拉Model Y的售價較為接近。
夏一平表示:“從始至終,我們就想跟特斯拉打一仗。不是要蹭特斯拉(熱度),而是我們從2021年定義這款產品時,在車輛軸距、車長、操控、續航、加速等方面,就是全面對標特斯拉Model Y?!?/p>
不僅僅是特斯拉,這回夏一平也再次提到華為和小鵬,在一場直播活動中公開稱,認可華為、小鵬、特斯拉在城市輔助駕駛領域的領先位置,中國智駕第一梯隊目前只有華為、小鵬和極越,其中極越是第三家正式推送用戶城市領航輔助的公司。
回想一下,大多數新勢力品牌在宣傳時都會想對標特斯拉,但很少有能撼動其地位的。即使智能化技術再領先,也要綜合考慮品牌、營銷、渠道、服務等因素。
新能源汽車賽道早已擠滿了競爭者,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看中高階智駕,用戶也不會再輕易被各種噱頭所迷惑,碰瓷“前輩”這條路已經不太容易走通了。
3
銷量慘淡 ●
不光是對自己的智駕技術自信,在銷量目標方面,一開始的極越汽車也頗為激進。
在還是集度汽車的時候,夏一平曾宣布集度“2880計劃”,即2028年集度將具備全年交付80萬臺汽車機器人的能力。
80萬輛在汽車界里算什么概念呢?去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零售銷量為60.4萬輛,理想汽車全年共計交付37.6萬輛。而實現年銷量20萬輛,小鵬汽車用了3年,蔚來汽車用了4年。即使是業內造車速度出了名的埃安,在第二工廠建成之后也只設計了40萬輛的產能規劃。
對于當時沒有一款交付車型的集度汽車來說,給出到2028年具備交付80萬輛能力的計劃,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后來極越01正式上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夏一平將預期降低了一點,表示對極越01的月銷量預期是1萬輛。
至于這一目標何時能夠實現,目前的媒體報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夏一平表示,目前來看,將會在2024年實現月銷量過萬輛;另一種是,夏一平認為,目前極越還處在產能爬坡階段,而且馬上會有另一款車型發布,爬坡過程可能持續一年以上,也就是2025年初才有望達成月銷1萬輛的目標。
從現實情況看,極越01的銷量表現確實離夏一平的預期還很遠。懂車帝數據顯示,2023年12月,該車型銷量只有774輛,今年1月更是降到218輛。這也與官方公布的上市24小時訂單量突破1.5萬輛,產生了不小的落差。
并且,在這中途,極越汽車還做出了以價換量的舉措,極越01正式上市剛滿月,就官宣全系降價。
2023年11月30日,極越汽車官宣降價,其中,極越01全系車型(極越01 Max、極越01 Max Performance)價格直降3萬元,長續航三元鋰電池選裝包(100kWh)同步下調1萬元。
調整后,極越01 Max起售價為21.99萬元,極越01 Max長續航版售價為25.49萬元,極越01 Max Performance售價為30.99萬元。針對一些“老車主”,極越汽車也給了補償,直接“退還”了3萬元現金。
猶記得極越01上市之初,夏一平曾明確表示,不會以低價換銷量。在他看來,產品定位要匹配目標用戶,不應該總是用低價去換取銷量。結果竟然一個月后,就“打了自己的臉”。
很顯然,即使是進行了堪稱史上最快的官降,也沒能讓極越01的銷量迎來轉機,反倒讓更多的潛在消費者產生了觀望情緒。看來“頭炮”是很難打響了,只能期待后續產品。
有消息稱,極越汽車第二款車型極越07將于今年4月亮相,計劃下半年開啟交付,接下來就看這款車能否讓極越扭轉局勢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