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這幾個錯誤認知,看看你是否中招了!區塊鏈
一枚比特幣幾萬元,太貴買不起?并不是!
比特幣一直是搜索引擎及社交媒體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作為主流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漲跌影響著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的價格走向,比特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對金融服務領域產生沖擊。由于比特幣的技術含量高,導致許多人對其不夠了解,因而形成不少認識方面的誤區。
誤區一:一枚比特幣幾萬元,太貴買不起
在多數人的認知里,比特幣只能一整枚一整枚地進行購買,這阻止了人們想要投資比特幣的腳步。而事實上,比特幣的最小交易單位為0.00000001枚,也就是說花幾美元也能購買比特幣。
毫無疑問,人們對比特幣的接受度將進一步提升。隨著人們對比特幣需求的增長,隨著比特幣應用的拓展,比特幣價格也將水漲船高。
誤區二:它超出了法律管轄的范圍
在早期階段,比特幣是地下毒品市場的硬通貨,每次交易額能到達數百萬美元,并有個綽號為“絲綢之路”的黑市。
然而,新科技在涌現之初總是難以有成文的法律來規范它們,就像汽車、電腦和網絡剛出現時一樣。但最終,這些新科技會逐漸被納入法律管轄的范圍。
比特幣交易已經在美國的紐約州等幾個州的特定法律條文中受到規范,美國國稅局在2014年就把比特幣認定為應稅財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近也對其進行了有力監管,所以比特幣不受法律約束絕對是個誤區。許多國家(如中國和日本)也已開始積極撰寫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法律和規范。
誤區三:比特幣非常浪費資源
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和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比特幣的挖礦是一個能源密集型的過程。
由于其分散的性質,沒有人知道這個過程所消耗電力的確切數量,但在任何給定時刻,它可能是數十億瓦,大致相當于胡佛大壩之類的大規模發電站的輸出量。
然而,如果將這些與貨幣的管理費用相比較,就能看出端倪。雖然現行貨幣看起來消耗的能源不多,但有些隱藏成本并沒有被計算進去。例如,銀行所聘用的保安人員也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但他們通常只是在旁邊看著顧客而已,更不用說銀行那高聳的建筑以及為安全支付系統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了。人們并不認為這種運行方式是一種浪費,因為如果沒有安保系統,盜竊行為會破壞整個金融系統。
誤區四:比特幣的使用者是匿名的
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聲稱,比特幣能保護使用者的隱私,因為大多數比特幣軟件會為每次的交易者制造一個獨特的假名;甚至連維基解密(一個大型文檔泄露及分析網站,目的是為了揭露政府及企業的腐敗行為)也鼓勵贊助者用比特幣捐款,因為它的匿名特性,外人無法輕易掌握捐助者的身份。
大多數用戶在購買或出售比特幣以換取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時,都會留下書面記錄,而且聲譽良好的交易服務都要記錄使用者的身份。因此,如果執法機構真的要追查,還是有跡可循的。
雖然技術能力出眾的用戶可以利用貨幣混合協議與其他用戶交換貨幣來模糊自己的身份,但這種做法并不常見,而且很少使用。另外,也有些加密貨幣提供了比比特幣更強大的內置隱私保護機制,但它們的流通性較差。
總結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基于的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興并且還不十分成熟的技術有很大的應用潛力。這種去中心化的,省去政府信用背書的應用在技術的改革發展中很可能會實現信息的完全透明化、安全性以及高效性。
黑客攻擊現象以及不法分子借助加密貨幣技術進行非法操作現象的消除還是需要依賴監管制度。只有做到了技術進步與監管到位,加密貨幣技術及區塊鏈技術才能實現全球性的應用,才能便捷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