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合三年YY直播被遺棄、百度風口上的故事頻頻爛尾? AI商業化落地的故事或也充滿未知快訊
2024年1月1日,百度發布公告稱,終止對YY Live的股權收購。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費主張/cici
2024年1月1日,百度發布公告稱,終止對YY Live的股權收購。這也意味著Robin“借直播實現業務多元化戰略大邁步”的暢想告吹,我們認為此次收購終止背后根本的原因或在于直播風口已過,并且經過3年之久的“同居”磨合,收購YY直播后并未帶來協同效應。
除了在直播風口上,講直播助力百度生態的故事,2021年底百度還在元宇宙風口,發布了一款元宇宙產品——希壤,產品推出后被吐槽粗制濫造。當元宇宙熱度散去后,希壤已不再是百度的發力方向,該業務負責人馬杰也已離職。2023年,百度再次站上AI風口,在該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百度,能否靠AI商業化落地的故事打動投資者成為關鍵。
但結合2023年Q3財報業績來看,包括云、AI相關業務的非在線營銷業務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連續下滑,2021Q3-2023Q3百度非在線營銷業務的營收增速分別為76%/25%/6%,后續仍需進一步關注AI商業化落地效果是否符合預期。
直播風口過后、YY直播被遺棄 Robin“借直播實現業務多元化戰略大邁步”的暢想告吹
磨合了3年之久,百度還是選擇了和YY直播分手。2024年第一天,百度的一則終止對YY Live股權收購協議的公告引來廣泛關注。
公告稱,關聯方Moon按照此前簽署的協議,終止對YY Live的股權收購協議,理由是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最終截止日),股份購買協議規定的交割前提條件尚未全部滿足。這也意味著,這項轟動資本市場、總收購價高達36億美元的收購項目面臨終止。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對于此次百度在最終截止日終止收購的決定,YY直播“母公司”歡聚集團或也是一臉懵。為此,歡聚集團隨即發布公告,稱YY直播向百度的出售已于2021年2月8日基本完成,僅某些事項仍有待未來完成;歡聚正在尋求法律建議,并將針對百度的通知考慮其可以采取的所有選擇。
我們認為,百度此次終止對于YY直播的收購,主要出于以下兩方面原因:
(1)最核心原因或在于:直播風口已過,并且經過3年的“同居”磨合,收購YY直播并未帶來協同效應。后續,百度或并不看好該業務,所有考慮“分手”。
斥巨資收購的背后,是百度想在競爭激烈的直播領域擁有一席之地、增加公司想象空間、講好資本市場故事的決心,而2020年直播正是時下最火的細分賽道之一。
2020年11月16日,百度與歡聚集團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后不久,便很快進入“同居”磨合階段。李彥宏曾在財報中說,“我們準備與視頻社交媒體YY Live進行深度整合,直播在百度的生態中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倍叩暮献饕脖煌饨缢春?,因為此時直播正處于風口上,百度有流量,YY直播則可以承擔流量變現的角色,有助于百度實現業態的多樣化。
然而,困于被打壓重點的“秀場”,YY直播并未真正融入百度的生態,同樣也未能給百度的直播業務帶來更多的效益。2021年底,百度直播業務就開始收縮,YY直播總裁張瑩及百度副總裁、移動生態用戶增長部負責人曹曉冬等相繼離職,直播業務也成為百度裁員的“重災區”。
從一系列“同居”后表現來看,百度此次終止對于YY直播的收購更像是意料之中。但百度突然的“悔婚”,或也讓YY直播陷入兩難的境地,因為出售YY直播后的歡聚集團已將重心轉向海外市場,YY直播的安置規劃將成為一大難題。
(2)其他原因或在于:監管需求并未滿足。我們認為這是次要原因,若僅因監管審批未決,雙方可以就最終截止日延期,而并非在一系列業務融合后叫停。2021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20)》曾提到“正在依法加強騰訊系虎牙和斗魚合并、百度收購歡聚集團、京東收購獵芯科技等 11 起反壟斷審查”。據相關媒體報道,“百度收購歡聚集團案”審查至今為止仍未披露審查結果。
不管百度緣何拋棄YY直播,其在資本市場所講的“直播故事”無疑是以爛尾告終,故事的結尾也并未像Robin暢想的那般美好。
頻頻在風口上講故事、落地卻又“爛尾”? AI商業化可否撐起百度的“新故事”
近年來,百度在業務變現能力上并未有較大突破,反倒在一個個風口上靠故事討得市場投資者的歡心。
2020年,在疫情催化及平臺推動下,直播迎來爆發式增長,萬物皆可“直播+”,直播成為拉動線下經濟復蘇的主力軍。就在大火的那一年,百度借收購YY直播,打開公司在直播領域的想象空間,在宣告收購YY直播后,百度股價也在三個月內翻了兩倍多。
(資料來源:wind資訊)
2021年底,元宇宙大火之時,百度率先推出元宇宙概念落地應用,于2021年底發布了一款元宇宙產品——希壤。這是一個支持多人同時在線的虛擬空間,通過三維建模而成的一個虛擬世界,玩家可以創建自己的專屬形象,并通過手機,電腦和VR設備進入這個世界。
然而,產品多個環節粗制濫造,一經推出便飽受爭議。百度也被打上了“蹭元宇宙熱度”的標簽,更是被部分投資者調侃 “為講故事不擇手段”。迎合元宇宙的熱度,百度的股價也曾單日內大幅上漲,如官宣元宇宙App希壤開放內測后,百度單日股價漲超5%等等。值得關注的是,元宇宙概念熄火后,這一并不成熟的App似乎再難引起投資者關注,希壤業務負責人馬杰也已離職。。
無論是直播的故事,還是元宇宙的故事,百度作為講故事的人,都曾吸引過資本市場的目光,但故事的結尾似乎都有些許“爛尾”。
步入2023年,ChatGPT大火,早就官宣All in AI的百度自然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早在2017 年,百度便提出“All in AI”戰略,在云計算、智能芯片、自動駕駛等領域持續投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指出,百度將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業務和產品戰略作為未來多年的收入保持和利潤擴張基礎。
因此,目前看來,AI商業化落地成為百度資本市場故事主線。但目前看來,百度AI商業化落地或也道阻且長,而商業化落地不及預期的自動駕駛業務或就是前車之鑒。
包含云、AI的非在線營銷業務營收增速大幅下滑 AI商業化落地或仍充滿未知
目前,百度核心業務圍繞移動生態、智能云及智能駕駛三大業務板塊展開,試圖將廣告業務打造成穩定現金流,并將AI相關業務打造為增長引擎。但從2023年業績表現來看,百度各個業務板塊,沒有能貢獻顯著增速的板塊。
2023年Q3,百度總收入為344億元,僅同比增長6%,公司各個細分業務條線也未見亮點。
從目前百度的營收構成來看,在線營銷業務增長乏力、非在線營銷業務增速持續下滑相關。2023年Q3,百度營收增長表現給我們最大的感覺便是,整體增速和分業務增速相對平穩、缺乏亮點。在線營銷收入、非在線營銷收入及愛奇藝收入在2023年Q3均錄得個位數增長,分別同比增長5%/6%/7%。
其中,包括云、AI相關業務的非在線營銷業務三季度同比增速連續下滑,2021Q3-2023Q3百度非在線營銷業務的營收增速分別為76%/25%/6%,后續仍需進一步關注AI商業化落地效果是否符合預期。
2023年Q3,在營收僅同比增長6%的情況下,百度卻能實現凈利潤(non-GAAP)23%的增長,或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策略的嚴格執行。從2022年開始,百度便加強成本管控,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嚴格執行成本管控。在營收同比增長6%的情況下,營業成本占總收入的比重依舊下滑明顯,由去年同期的50%下降至47%,毛利率相應提升。
從營收增長難以講出新故事,百度便從成本費用端發力,增長保不了,起碼還能用盈利的增長穩住投資者。不過,更多的靠降本增效維帶來盈利能力改善,又能維持多久?這依舊充滿未知。
時勢造英雄,我國移動互聯網早期高速發展曾造就三大互聯網巨頭,即BAT三巨頭,這三大互聯網巨頭曾一度代表著中國互聯網最強實力、技術與創新能力。然而時過境遷,無論是從營收體量來看,還是從業務布局角度看,百度與騰訊、阿里巴巴已不處于同一量級,已淪為BAT三巨頭中墊底的那一個。
目前,百度傳統業務廣告業務面臨激烈競爭、多年盤桓不前,新興業務是否最終閉環助力營收,特別是AI商業化落地是否符合預期成為關鍵。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