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猥褻乘客”背后涉訴近7000起 三年虧70億賬面僅5.8億靠借款運營快訊
共享出行平臺曹操出行陷入輿論風波。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共享出行平臺曹操出行陷入輿論風波。
凌晨打車回家在車后排睡著,到達目的地后醒來,卻發現司機坐在身旁親自己的臉頰……日前,上海市民西西(化名)在網絡平臺投訴了自己一次獨自打車時的意外遭遇,稱自己遭到了司機的“猥褻”。
事后,涉事平臺曹操出行回應稱,目前,警方正在對該事件進行調查,平臺已對該司機做出封號處理。
據悉,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孵化自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之一吉利集團,旗下擁有網約車、專車、出租車、順風車等業務,近些年曹操出行通過接入各種聚合平臺,實現了訂單規模的迅速提升,但與此同時,公司在合法合規層面存在諸多問題,截至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涉訴近7000起。
此外,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曹操出行正在沖刺IPO,可龐大的司機隊伍帶來高額的成本壓力,以致其資金狀況捉襟見肘。招股書顯示,2021至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期”),曹操出行三年共虧損近70億元。
燒錢巨虧不止,唯有大舉借債周轉。截至2023年底,曹操出行的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兩項債務總額分別達到51.77億元、23.53億元,占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比例分別為72.6%、54.5%。
隨著網約車市場趨近飽和,自動駕駛成為新的方向,曹操出行又該何去何從?
曹操出行被曝乘客安全事件
凌晨的上海,一起網約車安全事件再次引發公眾對于乘車安全的深切關注。
近日,一上海網友西西(化名)發帖投訴稱,5月30日凌晨2點,她與朋友聚餐之后便在聚合出行平臺打了一輛網約車從餐廳回家,接單的是平臺上作為第三方出行服務商的曹操出行。
據該乘客描述,因沒休息好,她上車打算先睡一會。這時,司機提議可以躺在后排睡,并遞給該乘客一個枕頭,“出于警惕和奇怪我拒絕了,此后沒抵住困意睡著了”。
后來,“網約車車主開進偏僻巷子,坐到后排我的身邊,對熟睡的我進行猥褻,我突然驚醒,感覺旁邊有人在親我左側臉頰然后立馬下車。”該名乘客投訴發帖表示,嚇得她立馬踹開司機并小跑下車,隨即報案,并向平臺進行投訴。
該乘客表示,自己只填寫小區大門口為目的地,但司機自作主張把車開進距離大門口較偏遠的停車位。她調取小區監控后發現,“凌晨3:56,司機從前排下車鉆進后排后座并把左側車門關上,跟我有約長達10分鐘的單獨相處。”
然而,司機卻否認了這一切,他表示,“未到達乘客指定的小區門口是擔心妨礙小區的其他車輛,坐到后座則是為了拍醒乘客。”
據了解,在該名乘客投訴并報警后,曹操出行于6月2日表示,“對于上述網友反映的情況,公司非常重視,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小組,積極配合警方調查,包括提供相關訂單行程中錄音等材料。目前,警方正在對該事件進行調查,在調查結果明確之前,已在5月31日對該司機做出封號處理。”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這并非曹操出行第一次遭遇投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6月5日,其相關投訴多達6938條,其中近一個月投訴量有186條,僅有15條顯示“已完成”狀態。其中既有乘客對平臺亂收費、不合規等的投訴,亦有司機對平臺加盟司機區別對待的吐槽。
事實上,從用戶流量的角度來看,聚合平臺已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重要選擇之一,其中地圖導航和本地生活服務應用是重要的聚合平臺,包括高德、美團、騰訊出行、百度地圖等。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23年通過聚合平臺履行的訂單比例從2018年的3.5%增長至2023年的30.3%,并且預期2028年會進一步增長至49.0%。
為迅速提升訂單規模,曹操出行選擇與各種聚合平臺合作,這也使其對聚合平臺的依賴加深。招股書顯示,曹操出行來自聚合平臺的訂單交易總額占比從2021年的43.8%增長至2022年的49.9%,并進一步激增至2023年的73.2%。
對此,曹操出行坦言,與第三方聚合平臺的合作中斷將導致其可服務的訂單數量大幅減少。
3年銷售成本269億靠借款運營
官網顯示,曹操出行于2015年由吉利控股集團孵化成立,總部位于蘇州。IPO前,吉利控股集團創始人李書福旗下Ugo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比為83.9%。背靠吉利集團,截至2023年底,曹操出行已經在全國51個城市上線,擁有活躍司機70萬人,累計提供新能源汽車出行服務14億次。
過去三年,曹操出行的營收規模有所提升,但尚未盈利。招股書顯示,2021至2023年,曹操出行營收分別為71.5億元、76.3億元、106.7億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同比增速分別為6.69%、39.8%。
然而,從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凈虧損分別為30.07億元、20.07億元和19.81億元,三年虧損約69.95億元,雖然2023年毛利率實現5.8%的轉正,但盈利之路依舊漫長。
事實上,網約車行業在經過初期的野蠻生長后,如今正面臨著增長的雙重困境。一方面,市場增速放緩,用戶規模趨于飽和。另一方面,行業內以滴滴為主的一超多強格局已經形成,新進入者難以撼動現有壁壘。
據交易額(GTV)估算,2023年滴滴出行占據75.5%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而曹操專車以4.8%位居第三,且按滴滴2023年總營收1924億元算,曹操出行的收入僅為滴滴的5.54%。其他企業如神州專車、首汽汽車、美團和高德等也積極布局市場,試圖分一杯羹。
在這種背景下,打車補貼大戰頻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網約車平臺陷入同質化競爭,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曹操出行為了吸引用戶,只能不斷加大補貼力度,導致其營銷支出不斷攀升,因此對盈利能力產生一定影響。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銷售成本分別為88.99億元、79.70億元、100.52億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高達124.4%、104.4%和94.2%,3年累計達269.31億元。其中,高額的銷售成本主要源自龐大的司機隊伍。
招股書顯示,曹操出行的銷售成本包括出行服務的司機收入及補貼、折舊費用、車服成本及付給運力合作伙伴的傭金等。成立以來,累計超過三百萬名司機使用曹操出行,公司向司機總支付超過300億元的服務報酬。
2021年起,曹操出行將司機補貼降低,但出行服務的司機收入及補貼支出仍居高不下,2023年為81.46億元,占比達81%。
無奈之下,曹操出行也只能通過借款來支撐運營。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短期債務及長期債務的短期部分,分別為23.90億元、34.72億元、51.77億元;長期債務的非流動部分分別為14.00億元、21.07億元、23.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出行的現金也略顯緊張。根據招股書,截至2023年年末,曹操出行賬上現金僅有5.83億元,遠不及一年的虧損額。
在行業人士看來,曹操出行肩負的是吉利在新能源領域大殺四方的野心,只是,在目前一超多強的格局下,公司如何提高平臺的經營水平,走出盈利困局,仍是個未知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