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牌:銷量潰敗,自我迷失!未兌現承諾的高端品牌汽車
2025年初,長城汽車旗下魏牌高山MPV的一則宣傳片《智行時代的自然美學》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
2025年初,長城汽車旗下魏牌高山MPV的一則宣傳片《智行時代的自然美學》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
網友發現,該宣傳片的鏡頭構圖、光影設計甚至文案邏輯都與雷克薩斯2023年發布的LM四座御世版廣告片高度雷同。面對質疑,長城汽車公關部以“MPV都差不多”回應,這一傲慢態度直接點燃輿論怒火。這場風波不僅暴露魏牌創新力的匱乏,更反映出該品牌在高端化道路上的迷失。這個曾以“中國豪華SUV開創者”自居的品牌,如今正在銷量泥潭與信任危機中奄奄一息。
魏牌的困境在銷量數據中暴露無遺,2024年,魏牌全年銷量僅為54,728輛,同比下滑21.3%;2025年1-2月銷量分別為50007輛和3643輛,表現同樣不佳。作為對比,同期理想L7單月銷量突破1.5萬輛,問界M9上市首月訂單破萬。更諷刺的是,其唯一銷量支柱藍山DHT-PHEV月均銷量不足4000輛,而號稱“顛覆MPV市場”的高山車型,月銷長期徘徊在三位數,被網友戲稱為“高端車庫滯銷品”。顯然,在“年銷10萬輛為生死線”的行業共識下,魏牌的處境不容樂觀。
回望魏牌的成長史,我們可以一覽長城高端夢的沉浮。2017年,魏牌首款車型VV7以“輕奢豪華”定位一炮而紅,月銷一度突破萬輛,被視為自主品牌沖擊高端的標桿。然而,新能源浪潮襲來后,魏牌卻固守燃油車路線,錯失轉型窗口期。2021年,品牌倉促推出咖啡系列,試圖以“摩卡”“拿鐵”等命名吸引年輕群體,但卻因定價虛高、技術滯后、被指“油改電”等問題,市場反響冷淡。
為挽回頹勢,魏牌于2023年推出藍山DHT-PHEV,主打“高端性價比”,以27.38萬元起售價對標理想L8。然而,智能化水平落后、內飾設計保守等短板,使其在“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競品面前毫無招架之力。2024年高山MPV上市后,更因定價與設計爭議,直接淪為市場棄子。
從VV7到咖啡系列再到藍山、高山,魏牌的戰略始終在“豪華”“性價比”“年輕化”之間搖擺,最終陷入“不斷折騰卻越賣越差”的怪圈。
車叔個人認為,魏牌的潰敗絕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該品牌最大的問題是高層動蕩。自2016年品牌成立以來,魏牌已歷多任CEO,從嚴思到李瑞峰再到劉艷釗,管理層頻繁更迭導致戰略缺乏連貫性。2023年,時任總經理劉艷釗曾高調宣稱“絕不使用增程技術”,稱其存在饋電、高速性能差等短板,并斷言“多擋混聯方案效率絕對領先”。然而,來年上市的藍山Hi4動力系統卻悄然加入增程模式,被網友嘲諷“打臉比換擋還快”,魏牌的戰略搖擺可見一斑。
其次,質量口碑崩塌。車質網數據顯示,魏牌車型投訴量長期居高不下,其中藍山DHT-PHEV因車機卡頓、續航虛標遭集體維權;高山MPV被曝座椅異響、電動滑門故障頻發。更致命的是,2024年C-IASI碰撞測試中,摩卡DHT-PHEV在側面碰撞中B柱變形量超標,安全性遭質疑,直接擊碎其“高端安全”人設。
此外,產品矩陣孱弱。當前魏牌在售車型僅藍山、高山、摩卡三款,且均聚焦30萬元以上市場。在新能源市場“得中端者得天下”的當下,魏牌既無走量車型支撐規模,又無技術護城河維系溢價,從而陷入了高端不成、低端不就的雙重困境。
站在2025年的門檻上,魏牌的生存空間正被急劇壓縮。一方面,理想、問界等新勢力憑借增程式技術路線與生態化體驗持續收割市場;比亞迪、吉利則通過垂直整合與成本優勢擠壓中高端份額。魏牌既無新勢力的用戶運營能力,又無傳統巨頭的產業鏈控制力,定位愈發尷尬。另一方面,魏牌雖宣稱將推出售價20萬元以內的新車型,但在多擋PHEV 和增程式的技術路線內耗中,其反應速度已遠落后市場節奏。即便強行降價求生,品牌溢價崩塌后的魏牌,恐難逃“越降價越無人問津”的惡性循環。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魏牌是一個讓人感覺相當可惜的品牌,它曾以打破合資壟斷的豪情登場,卻因對市場趨勢的誤判和對技術路線的固執等原因,最終淪為一位的悲劇角色。從魏牌的身上,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經驗,即高端化不是配置堆砌與價格上探,而是技術引領與用戶價值的深度契合。在未來,魏牌若不能徹底摒棄“戰略投機”思維、加強核心技術投入,那么這場長城的豪車夢或將在今年驚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