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CTO田密:開放“解題、講題和批改”三項核心AI能力賦能教育行業快訊
所有的教育AI科技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大模型本身也是AI技術,今天的教育技術都值得使用大模型技術全部重做一遍。
【TechWeb】7月7日消息,在2024 WAIC AI產業創新與投資發展主題會上,學而思教育集團CTO田密發表《教育大模型,構建未來個性化學習藍圖》演講。他表示,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所有的教育AI科技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學而思打造的三項最重要的核心AI能力“解題、講題和批改”將向全行業開放。
田密介紹,把學而思多年深耕研發的核心AI能力開放給行業的所有參與者,包括各界硬件廠商,AIPC、手機、ipad、汽車廠商等都可以合作,包括公立學校2B2C應用等。希望把大模型應用能力真正用到教育行業,為整個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貢獻一份力量。
田密還回顧了學而思在將AI賦能教育中的長期探索。
在大模型技術出現之前,整個AI技術已經賦能了教育中的“備、教、練、評、管”各個環節。備課的時候可以用AI技術幫老師自動組講義、組卷,授課環節幫老師做授課助手,給孩子做智能答題器,幫助老師做智能提醒和個性化的TDS等。練環節,可以做自適應練習還有中文作業批改還有整頁批改,評環節做口語評測等,管的環節,對老師生活質量進行各個分級評估,還有包括解決方案等。
據介紹,學而思一直在投入做教育科技研發,從2003年開始就在積累題庫數據,這些都是訓練大模型寶貴的原材料,2017年成立了AI Lab,在語音、圖像、NLP方向做了深積累,形成教育全環節解決方案。2019年承建了科技部智慧教育國家新一代開放創新平臺承建工作,2023年推出國內首個教育大模型“九章大模型”(MathGPT)。近期新上線了數學搜索答疑工具“九章隨時問”,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通過啟發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數學難題。
在教育行業一直有一個所謂的“不可能三角理論”,即“個性化、高質量和大規模”很難同時做到。田密指出:“我們的目標一直是沿著個性化和大規模前提下做更好的質量,我覺得AI技術發展使得質量提升不斷有了可能性,而大模型技術出現更是一縷曙光。“
“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所有的教育AI科技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田密強調。
大模型本身也是AI技術,它和傳統的深度學習技術有什么本質差異?田密表示,對于教育行業而言,有三點不同:
第一,大模型更加通用了。現在一個大模型可以搞定所有任務,訓練成本極大的降低,訓練效率很大提升,通用性得到很大保障。
第二,大模型有了通用大模型作為基座,過去教育大模型只能學會教育相關的語料,今天讓通用大模型作為基座,學到更多的世界知識和教育知識相融合之后會變得更加聰明,情商更高。
第三,大模型生成式可以做多輪交互方式,使得人機交互或者師生交互更加容易、便捷、自然了,attention機制隨著語義理解也更加魯棒。
“因此,今天的教育技術都值得使用大模型技術全部重做一遍”,田密解釋道。
截至目前,學而思已經解題、對話、批改、講題和推薦五大場景下用大模型重構了教育科技。“講題是大模型帶來的能力,在大模型之前很難做到這一點。”田密特別指出,AI老師像真人老師一樣,不想孩子直接拿到答案還是逐步講解,任何不懂的問題可以做追問、做回答,可以舉一反三。
事實上,“人工智能+教育”是本屆人工智能大會備受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教育已經成為大模型技術產品級落地的代表性行業。“教育與人才”位列本屆大會行業論壇的十大重點議題,學而思、網易有道、猿力科技等教育企業均有亮相。其中,學而思攜九章大模型、學而思學習機兩大主打產品亮相本屆人工智能大會,展現了人工智能在智能學習硬件、產品應用層面的最新應用成果和未來前景。(宜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