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強爭霸,平安壹錢包何以扛起支付第三極?金融

目前,阿里系支付寶、騰訊系財付通、微信支付穩坐支付市場第一、第二極。中國銀聯、銀行系、科技巨頭(京東金融、百度錢包、蘋果、三星、小米)平安系壹錢包等在市場展開激烈競爭,加緊對國內支付第三極展開爭奪。
互聯網的出現,賦能傳統產業的升維與顛覆是翻天地覆的。在國內傳統金融領域,移動支持、金融科技的技術創新,為市場帶來了全新的理財方式與消費場景。新的移動支付正在顛覆傳統支付方式,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場迎來群雄逐鹿的支付格局。
在支付領域,得支付入口者得天下,巨頭以合縱連橫的戰略對市場進行展開角逐。目前,阿里系支付寶、騰訊系財付通、微信支付穩坐支付市場第一、第二極。中國銀聯、銀行系、科技巨頭(京東金融、百度錢包、蘋果、三星、小米)平安系壹錢包等在市場展開激烈競爭,加緊對國內支付第三極展開爭奪。
群雄逐鹿支付戰場,兩強爭霸群雄分庭抗禮
目前的支付市場已經形成了兩強爭霸的市場格局。所謂的兩強指的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支付寶攜阿里多年在電商、支付領域的積淀,必然是支付領域的一大霸主。支付寶的核心優勢仍舊是靠此起家的支付生意,以及圍繞支付召開的各種金融業務——這也正是微信支付的短板所在。
微信作為兩強中的另一個霸主,其核心優勢在于社交體系。社交這個高維打支付這個低維度,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侵蝕原有的市場。在移動支付市場,微信支付也的確是在通過O2O、移動電商等多種途徑強勢進入支付寶的傳統勢力范圍。
在支付戰場還有群雄逐鹿。像京東、百度、小米等科技巨頭同樣野心勃勃。對于京東金融而言,也是通過電商切入金融市場。百度錢包則是以百度的生活服務以及流量優勢來展開。小米一手軟、一手硬,一方面有金融牌照切互聯網金融,另一首則是利用智能手機的終端優勢切蛋糕。
平安系的壹錢包自2013年成立以來,背靠平安集團雄厚的金融資源及高端的金融用戶,實現了初步的實力累積,打通了眾多線上品牌、線下優質商戶和大型商圈、生活服務、理財服務等優質場景。也是第三方支付市場中的重要參與者。
對蘋果、三星來說,則更像是一個支付通道,雖然蘋果的Apple Pay和三星的SanSung Pay的確在這一年時間中有很大的進展,不過卻在增值服務上幾乎無所作為。畢竟這兩家做支付通道目的不是為了金融,僅僅只是為了給硬件帶來更好的體驗。
其實蘋果和三星的背后有一個更大的boss,那就是銀聯。銀聯聯姻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通過NFC移動支付正式向微信、支付寶為首的二維碼支付體系宣戰,最終的受益者不是別人,正是銀聯本身。銀聯是這些手機廠商背后的隱形巨頭。
此外,銀行系也是混戰格局中的重要參與者。幾乎各家銀行都會有自己的支付APP,比如說建行推出了“龍支付”、農業銀行推出了“K碼支付”、交通銀行推出了“立碼付”。加上網銀體系,銀行系在大額轉賬的市場一直都有著很深的根基。
支付第三極爭奪戰,平安壹錢包或異軍突起
目前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形成了兩級爭霸的格局,而京東、百度、小米等科技巨頭以及平安系壹錢包都在爭奪第三極的位置。
對于科技巨頭們而言,切入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劣勢在于入局偏晚,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個憑借電商,一個憑借社交的優勢早已經捷足先登。
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移動互聯網已經步入下半場,想僅靠流量野蠻生長已經不太可能,第三方支付領域也是如此。
目前大多數后發者基本還是按照千人的路數在玩,并無太多新意。想要真正在市場之中多下第三極的地位,還得靠精耕細作。
所謂精耕細作,一方面需要具備金融基礎,另一方面還需要用戶生態。除此之外,在線上線下商業融合的大環境下,本地化和市場化也是不可缺少。
用戶生態這一點,目前幾乎各個平臺都在構建。京東金融的生態是“電商+理財+支付”,百度錢包的生態是“流量+生活服務+支付”,小米金融的生態是“硬件+理財+支付”。
而壹錢包的生態則是“支付+生活+理財+購物+積分”這五大模塊,其核心是積分+支付,積分既是流量,也是具體的用戶場景。這個模式的優勢有三點。
第一點便是用戶生態體系完整。“支付+生活+理財+購物+積分”的生態基本覆蓋了用戶的所有生活需求、理財需求和購物需求,甚至還連接了線上線下。
第二點在于壹錢包背靠的中國平安金融背景深厚。在其他互聯行業巨頭面前中國平安的金融根基深厚,在金融數據挖掘以及金融產品服務這個層面上更具實力。
第三點則是本地化和市場化的優勢。這也是壹錢包最核心的優勢。可謂是決定了它將會成為第三級的根基。
和壹錢包合并的萬里通過去多年經營商家積分聯盟,成比如,電信、航旅、消費等各種積分的互聯互通,“積分貨幣”的通兌,線上與線下兌換的一體化,將極大增加積分的消費場景這種做法其實是意圖以積分帶動用戶高頻消費,最終實現支付連接金融和場景。而且壹錢包已經覆蓋京東、1號店、唯品會商城等300多家主流電商,以及麥當勞、星巴克、全家等全國200多個城市逾百萬家線下實體商戶。在線下市場,壹錢包本身就具備基礎。
再加上為商圈搭建高端CRM平臺的方式,在B端不斷影響商家,甚至在擁有了眾多消費場景入口和支付大數據后,還在深化大數據挖掘,為商家提供營銷策略、資金融通等增值服務。這種策略遠比其他互聯網巨頭來的更接地氣。甚至這種策略直接和支付寶+口碑在全國商圈的做法形成了面對面的交鋒。
支付江湖懸念未決,新競爭轉戰差異化市場
2016年之所以頻頻提到“下半場”這個詞實際上正是因為原有靠流量野蠻生長的互聯網小巨頭已經遭遇瓶頸。這也決定了在金融、支付這種更要靠內功才能做好的市場更不可能靠野蠻手段繼續成長。
尤其是在線下實體零售業回潮,連阿里都在提新零售、新經濟概念,而微信支付又不斷侵蝕原有支付格局的情況下,整個支付江湖從未變得如此動蕩。平安壹錢包總經理諸寅嘉曾談到,不做另一個支付寶。平安正在憑借高效連接金融和用戶場景的創新支付能力成長為支付第三極。
不做支付寶則不得不談到差異化定位,壹錢包的差異化競爭,除了積分體系打通線上線下商圈之外,還有一個是金融力,如創新金融產品續期寶,定制收益率和投資周期的理財產品未來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而艾瑞集團總裁楊偉慶也認為,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即從上半場的數據收集,轉到下半場的大數據應用。
接下來,支付市場更需要和大數據、線下市場緊密融合,從線下走到線上,這樣才能穩扎穩打,逐漸影響、改變過去的格局。壹錢包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來自于其差異化定位、戰略目標,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注定了第三方支付的競爭格局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
在壹錢包事實上已經扛旗支付第三極,細分市場的差異化競爭將成為新的戰場。就目前壹錢包在線下市場的優勢來看,接下來甚至有可能會接住支付端的優勢和大型商圈Mall建立共同的會員體系,以此去了解用戶畫像,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精準營銷的方式進行用戶引流,把流量的概念從此嫁接到線下,做到每一家門店流量的精準控制。甚至能夠通過金融手段,給商家提供金融支持,把商家融入到自家金融體系之中。目前,壹錢包已經與大型商業地產京基百納深度合作,聯合發行會員消費卡。其實,這也是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都在做的事情。
當然,除了線下支付以外,在新科技支付、農村支付、海外支付同樣也是重要的交鋒戰場。目前在農村支付市場,銀聯系還是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滲透率又不足,這里會是重要的突破點。目前科技公司在農村市場還是不夠接地氣,壹錢包背靠中國平安,或許可以接住平安過去在線下構建的優勢取得突破。而海外支付目前總體來看,支付寶、銀聯具備一定的優勢,其他科技巨頭進展不大。
總體來看,新科技支付、農村支付、海外支付這些市場還會有很大的變數,未來第三方支付市場前景還將有更多看點。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