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親自站臺,就能拯救魏牌嗎?快訊
時隔六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于8月21日再次站到了魏牌發布會的現場,為全新藍山的上市站臺造勢。
圖片來源:度哥
時隔六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于8月21日再次站到了魏牌發布會的現場,為全新藍山的上市站臺造勢。
在演講時,魏建軍坦言,魏牌剛推出時情況很好,但市場遠比想象的復雜,這幾年確實面臨不少困難,銷量也下滑,定位有些搖擺,又趕上極其內卷(的環境),在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下,確實走了一些彎路。
正如魏建軍所說,創立于2016年底的魏牌有著不錯的開局,2017年和2018年銷量就分別達到了8.64萬輛、13.95萬輛,只可惜在短暫到達頂峰之后便開始走低,到了2023年全年銷量只剩4.16萬輛。
今年前7個月,魏牌累計銷量未能止跌,同比下滑8.75%至2.26萬輛,相當于月均銷量只有3000多輛。并且,這其中大部分銷量都由藍山車型所貢獻。對于魏牌來說,藍山已經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因而也就可以理解,為何魏建軍會時隔六年再次重返魏牌發布會舞臺,講述自己與藍山的故事。拯救魏牌,迫在眉睫。只是,老板親自站臺,就能讓魏牌重回正軌嗎?答案恐怕是沒那么容易,失勢局面,積重難返。
1
高開低走
魏牌這個賭上長城汽車創始人姓氏的品牌,最早亮相于2016年廣州車展前夕,當時還叫WEY,中文名是“魏派”,定位于高端豪華SUV品牌。
品牌名取自企業創始人的案例不少,國外可見的就有豐田、鈴木、三菱、飛利浦、希爾頓等。但魏建軍用自己姓氏命名了一個全新品牌,還是足見對魏牌的重視,以及抱有相當高的期待。
彼時,受益于國內SUV市場的蓬勃發展,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品牌發展正如日中天,其中哈弗H6常年霸占自主SUV銷量榜榜首。因此,WEY一經推出,就沾到了光,獲得極高的關注度和信任度。
2017年,WEY正式推出了第一款中型豪華SUV VV7,此后又相繼推出了VV5、VV6系列。憑借這幾款車型,WEY迎來了“開門紅”。2017年12月,VV7銷售達到10551輛,VV5銷售10798輛。全年累計銷量則來到8.64萬輛,起步就在沖刺。
2018年,WEY再接再厲,全年累計售出13.9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高達61.4%,位列15萬-20萬元高端SUV區間中國品牌第一名。可以說,在那個合資品牌盛行、高端國產品牌飽受質疑的時期,WEY的出現成功打破了合資品牌在15萬-20萬元價格區間的壟斷地位。
只可惜,榮耀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以長安、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的不斷發力,在同等配置下更具性價比的車型不斷涌現,WEY的吸引力逐漸下降,銷量也每況愈下。
2019年-2021年,WEY的銷量分別為10萬輛、7.85萬輛、5.84萬輛,下滑速度相當之快。甚至在2021年的時候,WEY銷量占長城汽車總銷量比重不到5%,存在感越來越弱。同年,反倒是旗下另一品牌歐拉銷量同比大增了140%,達到13.5萬輛。
但顯然,以魏建軍姓氏命名的品牌不會就此放棄。為了恢復生機,2021年,WEY宣布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并將品牌更名為“魏牌”。在產品上,還徹底拋棄了VV系列車型,先后推出以咖啡命名的3款車——拿鐵、瑪奇朵、摩卡。
轉型后的魏牌主要以“0焦慮智能電動”為核心賣點,主要售賣插混PHEV車型。然而,從效果來看,并沒有達到預期。2022年全年,魏牌累計銷量僅為3.64萬輛,同比下跌超三成。2023年,銷量雖有所回升,但也只實現了4.16萬輛,跟過往完全不能比。
今年1-7月,魏牌累計銷量為2.26萬輛,同比繼續下降8.75%。月均3000多輛的成績,放在當前的國內汽車市場中看,已經很難拿得出手。恐怕連魏建軍自己都想不通,明明是起步就在沖刺的“孩子”,怎么會突然掉隊了。
2
口碑受創
分析魏牌誕生后所經歷的大起大落,與整體環境的變化有一定關系,但其自身的問題也不可忽視。
從大環境上看,WEY剛創立之時,正在沖擊高端市場的自主品牌有不少,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為那會沖擊高端的有些國產車在豪華、智能化打造尚未成熟時,最終定價接近30萬元,明顯超出了消費者的接受范圍。
而WEY的出現,不僅價格接受度高,還在豪華感與智能化體驗上給消費者們帶來了很多驚喜。像是在2017上市的首款車型VV7,六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16.78萬-18.88萬元,不僅是價格,在外觀造型、內飾設計以及配置水平上都展現出了很強的競爭力。
但是后來,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在同等配置下出現了更多具有性價比的中高端產品。不光是有吉利、長安等傳統車企推出的新車型,還包括“蔚小理”等新勢力的新鮮貨,魏牌的“光芒”也就漸漸被淹沒了,存在感越來越低。
而從其自身來看,WEY系列車型頻發的故障,讓消費者對其逐漸失去信任。2020年,WEY的口碑已經遭受考驗。在當年車質網的投訴榜中,WEY VV6和WEY VV7投訴量分別達到了151起和129起,排在自主SUV投訴榜單中的第12位和16位。
當時,消費者頻繁反映的問題不僅有影音系統故障、車載互聯故障、發動機抖動等,還有服務流程不完善等。
還有一點,在魏牌全力向新能源轉型之后,企圖以檸檬混動DHT技術博得更高的產品溢價。發布會上,魏牌一改往日的低調,稱自己的DHT混聯技術是“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術”。然而,后來的事實證明,技術是有的,但消費者很難會為技術本身付出額外的溢價。
單論技術,長城的檸檬混動DHT具有一定的優勢,采用了兩擋串并聯的方式,可以在時速更低的時候讓發動機介入,從而在城市道路環境中提供更強勁的動力。只是由于這種技術成本較高,用在新車上自然就失去了價格優勢。
根據當時的產品定價,非插電混動版本拿鐵DHT大杯售價為17.98萬元,超大杯售價18.98萬元。如果要選擇搭載檸檬DHT版本的拿鐵,則需要多花將近5萬元,大杯售價22.9萬元,超大杯售價24.3萬元,因而難以吸引消費者買單。
反觀比亞迪,將DM-i技術應用在秦、宋等入門版車型上,并且起售價格只在10萬元出頭。此時,競爭對手的優勢相對凸顯了出來。并且,那會對比定價更高的理想等,魏牌也難以僅憑檸檬混動DHT來形成單獨的賣點打動消費者。
當然,產品較為單一、規劃讓人混亂、坦克系列的分流、高管的頻繁變動等,也是造成魏牌消費者流失的重要原因。多重問題相加,魏牌無奈開啟了“倒車”模式。
3
老板下場
就現有車型矩陣來看,藍山是魏牌唯一的希望。懂車帝數據顯示,近半年魏牌有銷量數據的車型總共是4個,分別為藍山、高山、摩卡PHEV和拿鐵PHEV。其中,藍山是主要的銷量貢獻者,銷量占比達到了76%。
因此,穩住和提升藍山的銷量將是魏牌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也難怪六年沒有登上長城汽車發布會的魏建軍,會選擇重新站上舞臺,為全新藍山站臺了。只不過,全新藍山能否托起魏牌重回正軌的美夢還需打個問號。
據了解,藍山最早上市于2023年4月,當時共計推出2款車型,售價27.38萬-30.88萬元。定位為中大型SUV,在摩卡DHT-PHEV、拿鐵DHT-PHEV之上。
上市時,時任魏牌CEO的陳思英也曾自信表示,“藍山可能會超越我們的一些期待。什么是符合預期的銷量?目前這個市場中,寡頭車型基本上是月銷8000輛。以產品力和價格競爭力來說,我認為藍山也應該奔著這個目標去。”
但最后結果是,魏牌藍山上市后并沒能達到預期,一開始的月均銷量超過5000輛,后來慢慢就只有三四千輛。如今,雖然藍山的銷量占據了魏牌整體銷量的大頭,但仔細一看,月均銷量才2000多輛。
這樣的基礎下,即使老板親自站臺,全新藍山就能實現暴增嗎?根據官方信息,魏牌全新藍山推出智駕Max版、智駕Ultra版兩個版本車型,售價分別是29.98萬元與32.68萬元。
相比老版藍山,全新藍山外觀新增了瞭望塔式激光雷達,全車配備27個傳感器,不依賴高精地圖就可實現全場景NOA。車內則配備了雙幅方向盤+液晶儀表,并取消三聯屏的設計,升級雙15.6英寸中控+副駕聯屏,同時還升級高通驍龍8295芯片、29英寸SR-HUD抬頭顯示、流媒體后視鏡、Coffee OS 3.0車機系統等等。
動力方面,全新藍山標配1.5T發動機+雙電機的動力組合,WLTC純電續航里程最高可達220km,饋電油耗最低為百公里6.5L。此外,新車還標配CDC懸架及智能電混四驅Hi4。總的來說,改變很大,性價比更高。
用魏建軍演講時的話說:“全新藍山,承載了長城最新一代的技術,今天上市,將讓大家看到魏牌的創新力、顛覆力。”面對質疑,他同時強調,魏牌不但會活過明年,還會一直活下去,而且會越活越好。
此番動作無疑就是為了給魏牌注入信心,效仿新勢力創始人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為新產品增加聲量。不過,流量和銷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等同關系,而是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來實現有效轉化。
寄希望于老板親自下場就能扭轉頹勢恐怕不現實,或許在價格戰白熱化的今天,魏牌更應該拋開故事和情懷,著重營銷自己的技術和性價比優勢。
作者 | 柏源
來源 | 車圈能見度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