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通要求員工付費100萬上班?快訊
最近可能有朋友看到滴灌通的新瓜,其實前幾天就有內部員工跟我爆料,但是當時事情多,另外我希望信息和思考更充分一些,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外發。
大家好啊,我是佩妮。
最近可能有朋友看到滴灌通的新瓜,其實前幾天就有內部員工跟我爆料,但是當時事情多,另外我希望信息和思考更充分一些,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外發。
我看了整體方案和內部宣講,和一些朋友也聊了,爭議很大,但是能理解各自的出發點。
今天我還是從長期關注行業的旁觀者,相對客觀的角度出發,分享一些對這件事階段性的思考。
同樣還是先說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4月底,滴灌通內部宣布“領頭羊計劃激勵方案”,對全體員工開放,在各個大區巡回說明,目前在報名中。這是一次關于戰略,內部管理的極大變動,引發了全體震動。
我用人話解釋一下這個“領頭羊”計劃在做什么:
1)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報名的員工可以和滴灌通成立一家全資SPV(一種特殊目的的公司/機構),員工就是SPV的合伙人,可以帶小團隊,負責日常運營和項目投資。SPV費用支出一年不能超過100萬。
員工出資100萬人民幣(類似保證金,后續根據結果會退),滴灌通配資900萬,一共1000萬資金。(最少1000,也可以更多)
資金只能投向要去滴灌通掛牌的資產,不能投比如股權等其他的項目。
項目決策權在哪我還不完全清楚(歡迎補充),大概率需要過滴灌通本身的風控模型,不是員工想投就能投。
2)激勵和分成機制
總部(滴灌通)回本前分成70%,回本后分成35%。核算的凈收入在扣除所有分成和費用,并填補虧損后如果有結余,可以給團隊發獎金。但是獎金不能超過當年結余。
在累計分成達到目標倍數(比如一年8%)之后,滴灌通可以把剩余價值以1元港幣轉讓給SPV,不需要再分成了。
倍數要求是1.16,1.24,1.32,1.4倍:
表現最好的團隊(提前回本,業績突出),滴灌通公司獎勵現金或者RSU股份。
如果沒有達到最低回本速度要求,或者員工離職(在此其他的勞動關系依然在),違規,滴灌通有權提前終止,并且清算SPV。產生補償或者費用會算在SPV里。
3)關于100萬保證金
如果公司回本,會全額退還。
如果發生清算,剩余規模大于1000萬,100萬全退。如果資產凈值小于600萬,100萬不退。
如果在600-800萬之間,少于1000萬的部分員工承擔10%,例如最后還剩800萬,200*10%=20萬,員工拿回80萬。
上面還沒有說的是,薪資打骨折,目前聽說1.2萬/月。并且注意這個是計入SPV的費用的,相當于里面的10%是你自己給自己發的。
不報名的話,會被調整到少量的服務崗位,或者就離職。
目前滴灌通420人中,大概有能力做投資的只有80-120人左右,其他大部分是技術。
不知道中后臺是否受影響,但是前臺來看,目前愿意的比例是比較低的。
另外同時,這次滴灌通還發了一個獎金停發和追償的通知,如果投的項目有應開店未開,閉店,欠款的情況,需要按細則停發獎金或者追償。
搞得現在人人都在做投后,追著老板問為啥收益不及預期。
說是人話,還是長了一點。有的人會解釋為公司沒錢了,要員工付費上班,并且和之前各種暴雷的比如中植對比。
我聽到有人抱怨:我有100萬為什么不去買一個中X的工作?為什么不去買美債,要投給你?
如果用股權投資的比喻,相當于突然有一天老板說,我希望你們都去創業,工資先打骨折,你出100萬做小GP,我做LP,賺了錢我先分75%,回本了再分35%,賺夠了就把收益權都給你。
對了咱們還是簽勞動合同的,也就是說我還是你老板,你得聽我的。
這樣就會顯得有一點點離譜……
我說說我的想法。
此前我們說過,滴灌通從一開始,就是想做中國小微門店的數字化,資產證券化,加交易所。
這是一個很大膽很創新,同時也非常困難的路,如果不是這樣的豪華團隊,幾乎很難做到今天這樣的體量。
但是所有這些調整,一個個踩的坑,依然說明,即使對這樣的團隊來說,還是太難了……
甚至有人比喻:感覺他們就像商學院的MBA在玩沙盤游戲,不行了就推倒重來。
所以我沒有覺得他們有什么主觀上的惡意或者錯,就是路上必須要踩的坑,誰也逃不過。
一開始做直投,是因為需要打樣。要去把線下的業態都摸一遍。
所以有了零售,餐飲,文體,服務板塊,有了東南西北四個大區,有了激進不計代價的投資規模,和拿著高底薪高提成還享受后續分紅的商務團隊。
在這次改革之前,很多滴灌通做RBF投資的人,拿著3-4萬的底薪,銷售激勵回本前約抽1%,回本后抽2%,有的人每個季度能拿到十幾萬的獎金。并且對出現項目風險沒有任何追索機制。
在此機制下,越是早成立,商業生態越好的大區,比如南方,就吃到了很多紅利。
很多項目明知一般,但是上面為了完成銷售目標,大家要沖50億投資規模,一些可投可不投的項目,就會選擇投。區域負責人也在賽馬,帶頭瘋狂push下面人簽約。
人性而已。
收益上來說,目前幾個板塊唯一驗證模式成立的就是餐飲,其他都相對比較低。
規模的快速擴張必然伴隨著收益率下降,管理成本劇增,出現腐敗和尋租。甚至有專門針對RBF投資的羊毛黨,教育小老板如何拿到錢轉移再閉店。和2VC的假項目一毛一樣。
真實世界就是這么玄幻,把中國的商業底層世界一切數字化,井井有條,坐等分錢顯得像金融人腦子里的理想國,但可能只是空中樓閣。
大的調整是從今年開始的,如果非要解讀,我覺得是核心團隊認識到了自己能力的邊界。
從過往履歷來看,團隊最擅長的還是頂層設計,引入國際資本。中國有幾百萬家線下門店,直接管理這么龐大的銷售隊伍是不可想象的。
從全直投,到部分直投,到這次的內部員工也合伙人化,說明滴灌通本身已經不想再當運動員,他們所有的資金會去做配資或者做市商。
但是畢竟有這么多人在,必須想一個方式和平過渡。
領頭羊計劃實際上找的不是員工,就是想自己創業的加盟商。又要能做資產,又要敢于領投,按出資共擔風險。只不過第一步先在員工里篩選了而已。
引發巨大反彈是一定的,因為大多數人為什么打工,就是因為他們不想承擔風險。公司在把他們逼出舒適區。
還有這次滴灌通要和員工簽署一個勞動合同補充協議,有兩句話很有爭議:
1.打破傳統按職級的收入機制,公司付薪,“死工資”,滿足當下。
2.建立基于價值創造的分配體系,創業者為自己付薪酬,延遲滿足,無限可能。
槽點有點密集了……
這個計劃別扭在于,明明大家還是所屬關系還是員工,但是卻要求他們承擔創業者的風險。
有少數人很歡迎這個計劃,因為他們足夠了解這個行業,有自信能找到優質資產,愿意承擔有限風險,賺超額收益。并且覺得1:9的配資是很優厚的條件。
這部分人是天生的創業者,等自己有了募資能力,就會選擇出去做,受限更少更靈活。
但是絕大多數人,在坐等公司N+1補償的同時,想的估計還是還是多出去找找工作。
人都討厭變化,因為被變化很痛苦。錢多事少誰都想,但是除了某些壟斷行業,外部的民營企業,不變化可能就活不下去。
在公司就尊重公司的規則,不合適就離開。花時間去對抗也是無意義的。
不是人人都要創業,尤其千萬不能按著別人的頭逼他創業。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審慎的選擇。
線下店還是很多人想到創業的第一選擇,在關注體驗和實體經濟的當下,有更多的資金流入,對整個消費生態都是一件好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