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傳銷、虛假宣傳、非法集資…認養一頭牛撤回IPO,太多問題說不清快訊
認養一頭牛18.51億元的募資計劃泡湯了。
認養一頭牛18.51億元的募資計劃泡湯了。
春節前夕,認養一頭牛的IPO之路被劃上了句號。因保薦人撤銷保薦,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作為新銳品牌,認養一頭牛用一種爭議很大的模式,在乳業領域撕開了一道口子。
短短三年,它的主營業務收入從8.47億元飆升至25.12億元,漲了3倍,估值高達185億元。
然而,亮眼的業績背后,卻是無數的爭議,被多家媒體質疑涉嫌傳銷、涉嫌非法集資、虛假宣傳等。
這一次終止上市,再次讓它的憂患顯現了出來。
3年賣出50億,模式爭議很大
在外界看來,認養一頭牛是一家擅長“吹牛皮”的新消費品牌。
該品牌創立于2014年,于2016年推出純牛奶和酸奶兩類主打產品。就當時的乳業市場來看,這兩類產品與“伊利”“蒙牛”等龍頭品牌相比,可以說是毫無競爭力。
于是,認養一頭牛另辟蹊徑,用一種比較新穎的商業模式及營銷方式,在巨頭壟斷的乳制品行業中撕出一道口子。
該公司最早以眾籌模式登場,公開資料顯示,眾籌開始后,30分鐘內便籌資10萬元,到第20天眾籌結束時,認籌率達到3300%。
到了2017年,它又采用微商模式,引入了“養牛合伙人”的概念,并招募分銷員,這些分銷員通過賣牛奶和拉好友辦VIP會員,獲得高達15%的提成。
到2020年,它又推出了三種認養模式,包括云認養、聯名認養和實名認養。消費者花錢獲得“認養權”或者成為“聯合牧場主”,獲得認養奶牛的權益和牧場經營分紅。
眾籌、微商,這些模式本就容易引起爭議,除此之外,它的營銷方式看上去也非常能忽悠人。
例如,它跟吳曉波等大V推出聯名卡,買卡的人可成為養牛合伙人,給這頭牛起名字、查看牛的照片、跟蹤牛的生長情況。
另外,為體現對高品質和高質量的追求,該公司宣稱每頭牛都聽音樂、做spa,享藥浴,喝380米地下深井水,每天伙食費80元。
認養一頭牛就是靠這些打法,實現了野蠻增長。2019年至2021年,認養一頭牛主營業務收入從8.47億元提升至25.12億元,三年累計賣了50多億,期間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2.27%。
▲2021年乳業收入排名,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公司估值也“火箭式”飆升。五年間共獲KKR、德宏資本、美團等多家知名機構的五輪投資,估值暴增至185億元。
2022年7月5日,認養一頭牛首次向上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并在2023年2月更新了招股書,擬在主板上市,計劃募資18.51億元。
隨著更多公司信息的披露,認養一頭牛認養模式背后的秘密被一一揭露,各種質疑、爭議、謾罵也隨之而來。
先是證監會提出48問,涉及銷售模式、奶源、費用率、關聯交易等多個情況,要求該公司說明業務模式是否涉及傳銷、是否涉及非法集資等情況。
之后,外界對認養一頭牛的質疑從未停止,《人民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等權威媒體也發文質疑其業務模式。今年春節前,該公司撤回IPO的舉動,更是又引發了一輪爭議。
“套路”一個接一個,難自圓其說
根據公開資料梳理,外界對認養一頭牛的質疑和爭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最扎眼的爭議圍繞認養模式展開。監管部門要求認養一頭牛解釋,在客戶開拓、業務開拓上,是否涉嫌傳銷,以及是否存在非法集資或非法公開發行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認養一頭牛先是以網絡眾籌的形式推出“牧場共建人”計劃,宣稱參與眾籌的人可以享受送奶到家服務以及免費牧場親子游。
后來,它又推出“聯合牧場主”活動,消費者花2999元便能獲得奶牛認養權外,也可花1萬元成為聯合牧場主,獲得認養奶牛的權益和牧場經營分紅。
一開始,人們沒察覺這種玩法有什么問題,但結合招股書中認養一頭牛“外采奶源產量占比”、“生產外包”、“仍在自建牧場”等信息來看,或許,上述玩法存在通過吸收消費者資金幫助自身建造牧場的嫌疑。
而且,奶牛數量跟用戶人數也對不上。招股書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奶牛自有奶牛存欄量僅有37062頭,且實際能產奶的自有成母奶牛不足1.36萬頭,根本無法滿足1600萬會員的認養需求。
認養模式中的銷售傭金和邀請獎勵,以及下級返傭提成,都跟傳銷界的“拉人頭”非常相像。
有趣的是,在更新的招股書中,該公司又對認養模式只字未提。
另外一個比較大的爭議是關于奶源。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認養一頭牛都宣稱自家產品“使用的均是自有奶源”,但招股書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自有奶源的產量還不到十分之一。直到2022年6月,認養一頭牛的奶源比例也做不到百分百,只有88.17%。
也就是說,這家公司的宣傳,一直并非全部屬實。
招股書顯示,認養一頭牛的奶源是向中國圣牧,光明乳業等多家第三方公司采購的,而且還需要由光明乳業,君樂寶等企業代為加工。2021年,認養一頭牛外采數量達8.63萬噸,外協加工金額高達1.33億元。
▲2019~2020年認養一頭牛外協加工費統計,圖源德路科農業科技
此外,還有一個BUG是關于養牛成本。該品牌說自己家的奶牛伙食費高達80元/天,但根據其招股書采購成本及奶牛存欄量計算,每頭奶牛每天的伙食費僅為宣傳的11.76%。實際喂養成本遠低于對外宣稱的數額。
上述很多問題,該品牌都難以自圓其說。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下,怎么保證消費者喝到自己認養的牛所產的奶;牛少了不夠認養怎么辦;自有奶源為何還要外采……
想扭轉形象?沒那么容易
或許是為了上市做準備,又或許是深知其中風險。這些年,認養一頭牛一邊維持正常經營,一邊在填補這些BUG。
為了洗脫傳銷嫌疑,認養一頭牛推翻了曾讓它出圈的認養模式,修改了會員權益,不再突出銷售傭金和邀請獎勵,而是換成了一些“入會禮”、“升級禮”、“生日禮”等比較常見的會員權益。
▲認養一頭牛新版和舊版會員機制對比,圖片來源網絡
認養一頭牛也在努力填補百分百自有奶源的說法。
2020年,認養一頭牛首座自有生產基地在山東臨沂建成并投入使用,想通過自主加工來改變代工廠加工的情況。投產后,公司逐步轉化成以自主生產為主,外協加工為輔的生產模式。
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認養一頭牛的純牛奶與酸奶產品的外協加工貢獻從100%分別壓縮至10%以內與30%左右,逐步拋棄生產貼牌模式。
▲2019~2022年公司純牛奶與酸奶外協加工占比,圖源德路科農業科技
此外,在2022年9月,認養一頭牛邀請央視網“中國品牌新青年”走進自有牧場與工廠,親自體驗養牛、牛奶生產等全流程,希望通過央媒來進行正面宣傳,扭轉品牌名聲來樹立品牌形象。
然而,這些操作恐怕仍無法消除其歷史問題帶來的影響,即便它已經是一家中型體量的農牧業公司了,也逐漸完善了對產業鏈的布局。但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它仍是一家充滿爭議的品牌。
盡管這些爭議并未對其經營造成太大沖擊,但在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認養一頭牛想上市幾乎不太可能了。
去年,“衣食住行”類企業上市本就困難。通過Wind數據及公開報道梳理,2023年已經有超過40家“衣食住行”企業終止審核。
這種充滿爭議的IPO企業無疑會成為重點關注對象。近年來,證監會全面修訂《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強化“申報即擔責”,越來越多的證券機構開始“明哲保身”,對于一些可能存在商業問題的企業“退避三舍”。
認養一頭牛想真正地扭轉企業形象,登陸資本市場,怕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