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雙千億的蒙牛又一次被特侖蘇絆倒?快訊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這句人人皆知的廣告語,如今或許還得加上一句:不是所有的特侖蘇都是好牛奶。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這句人人皆知的廣告語,如今或許還得加上一句:不是所有的特侖蘇都是好牛奶。近日,一則特侖蘇保質期內變質的新聞引發媒體熱議,有消費者向電視臺投訴稱,他為兒子買了一箱蒙牛特侖蘇純牛奶,但孩子打開喝了一口后發現有怪味,拆開一看發現里面的牛奶呈塊狀,后面兩天孩子身上還發了疹子,疑似出現過敏。據悉,這箱牛奶的生產日期是2023年9月18日,保質期為6個月,消費者飲用時尚在保質期內。在市場監管部門的介入下,最終蒙牛給予了消費者合理賠償,并得到了諒解。
值得一提的是,特侖蘇保質期內變質情況并非個例,在黑貓投訴平臺,以“特侖蘇”為關鍵詞的投訴信息超過1300條,大多集中在牛奶變質、購奶贈品爭議等。不少消費者表示,他們購買的特侖蘇牛奶在保質期內出現了“豆腐渣樣”“發臭”“發酸”等情況,甚至飲用后出現嘔吐、發燒等癥狀。
這不是特侖蘇的第一次“翻車”,早在2009年2月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向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出公函,要求該局責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侖蘇”牛奶添加OMP物質。據新華社報道,特侖蘇OMP事件發酵后,衛生部會同多個部門的專家對添加了OMP的蒙牛特侖蘇牛奶進行研討后認為,這一產品沒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現行國家衛生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進口并使用OMP沒有事先申請批準,并擅自夸大宣傳產品功能,違反了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
不僅國產特侖蘇食品安全問題頻現,進口特侖蘇的質量也在最近被打上問號。
今年9月份,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信息,蒙牛間接持有100%股份的天津通瑞供應鏈有限公司、共計5.234噸特侖蘇環球精選純牛奶,因“污穢腐敗”原因被拒絕入境。據相關人士解釋稱,“污穢腐敗”一般指感官發現包裝破損、滲漏,聞到酸、臭的味道,出現原因可能是產品中出現非原料雜質,或在生產、運輸過程中由于包裝破損、冷鏈不足等原因導致,也不排除產品在裝運前已經“污穢腐敗”。
在食品安全備受重視的當下,特侖蘇頻頻翻車,不僅損害了蒙牛的品牌形象,也成為蒙牛沖擊“雙千億”,乃至“再造一個蒙牛”的絆腳石。
2020年年底,蒙牛總裁盧敏放宣布,蒙牛要用五年時間“再造一個蒙牛”。按照當時蒙牛的經營狀況,相當于2025年蒙牛要達到1500億的營收目標。對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2022年8月,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盧敏放提到,“嚴格保障食品安全,是實現‘再創一個新蒙牛’的根本前提。”
從重要性來看,保障液態奶的食品安全更是蒙牛踐行目標前提中的前提。歷年財報顯示,以特侖蘇為代表的液態奶屬于蒙牛的營收“支柱”。從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液態奶在蒙牛整體營收的占比分別為89.1%、86.8%、84.5%%、81.5%。截至今年上半年,蒙牛511.2億的營收中,液態奶就占了416.4億,其中特侖蘇持續領先優勢,在有機高端奶賽道繼續保持第一。在今年的半年報業績會上,蒙牛總裁盧敏放甚至放話,未來特侖蘇等高端產品會漲價,“讓消費者為價值買單”。
然而,消費者可以為價值買單,但是不能為變質買單。況且在食品安全問題之外,蒙牛液態奶的商超銷售渠道也在最近遭遇巨震。據媒體報道,由于陳列費爭議,蒙牛與北京物美合作出現裂痕,以特侖蘇為代表的蒙牛常溫奶產品已經在北京物美的貨架上消失。與此同時,被物美收購的麥德龍超市里,也尋覓不到蒙牛常溫系列產品的身影。
在最有希望沖擊千億營收的2023年,蒙牛卻被超級大單品特侖蘇絆了一跤,再造一個蒙牛的目標似乎離蒙牛越來越遠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