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難、轉型難,量子之歌如何“繼續賺錢”快訊
這讓市場也提出種種質疑,量子之歌2024財年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23.2%至37.9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連續七個季度盈利,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打破此前市場對“教你賺錢的公司不賺錢”的爭議。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注冊用戶總數達到1.276億。
撰文|曹雙濤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見利而不失其義,見死而不失其勇。”“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獨得之秘不可輕授。”“見利思義,見財思隱。”自古至今,中國人講究財不外漏及非親近關系不輕易分享賺錢門路,以免自己利益受損。
但國內知識付費崛起的這幾年,卻是越來越多的機構希望你能賺大錢、多賺錢。以千尺學堂母公司量子之歌為例:
·圍繞理財課程,量子之歌宣傳中提到:“35歲寶媽在家學習國債逆回購,9天后驚呆全家。”“窮的不是口袋,是思維!如何獲得富人思維?0元基礎理財課馬上報名。”“三件事徹底改變財富,花費1分鐘,受益一輩子。”
·圍繞短視頻相關課程,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稱,量子之歌老師稱學完他們后期的36天課程,至少月入過萬,甚至百萬、千萬,并公布一些收益截圖。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稱,量子之歌的千亦老師在培訓抖音中視頻時稱,其培訓的4000名作者,每人每年收入約10萬-20萬。換言之,這些作者一年收入約在4億-8億。
圖源:黑貓投訴
這讓市場也提出種種質疑,量子之歌2024財年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23.2%至37.9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連續七個季度盈利,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打破此前市場對“教你賺錢的公司不賺錢”的爭議。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注冊用戶總數達到1.276億。
圖源:百度(量子之歌財報)
既然量子之歌老師宣稱學完他們的相關課程能月入過萬,甚至百萬、千萬,這些老師真這么厲害,恐早出來單干實現個人財富自由,又何苦在公司里面當牛馬賺“窩囊費”呢?更重要的是,量子賬號批量做幾千個抖音矩陣號,營收和利潤恐比現在還要高,股價早已漲停,又何苦繼續做知識付費,辛辛苦苦賣課呢?
除市場爭議外,2024年國內知識付費的徹底變天、平臺監管增強、量子之歌頻頻深陷虛假宣傳、用戶退款難的爭議中,這讓量子之歌未來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仍有待商榷。
等來的不是月入過萬而是退款難
“只見狼吃肉,不見狼挨打。很多培訓機構稱,現在做抖音多么賺錢,但現實卻是抖音中視頻流量收益偏低,絕大多數博主靠星圖廣告商單和直播帶貨支撐團隊日常運營。”抖音三農博主朱航(化名)對氫消費說道。
朱航繼續表示,因直播電商近幾年亂象不斷、超頭部主播相繼暴雷,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熱情明顯減退。中腰部主播和商家多以純傭合作,但合作大品牌單品非專場,品牌方不僅給到的傭金低且對款式進行限制,疊加直播間福袋、投流費用及女裝類目動輒60%以上的退貨率,中腰部達人單場直播純利潤持續走低。
如今想要在抖音直播電商撈金,需解決渠道、價格力、團隊直播經驗、直播間玩法、資金預算、是否愿意承擔高額的試錯成本等多種問題。這些問題是“且”的關系,并非“或”的關系。如自己朋友工廠是專門生產女裝,且直播過程中自己全程指導,朋友更是先后投入三四百萬。但女裝的高投流、高退款率同樣讓朋友無力承擔,選擇關停直播間。
朱航的話在抖音千萬級博主@大圓哥這里同樣可以得到印證,大圓哥直播時曾爆料,大圓哥賬號單條1.8億的視頻播放量,平臺給到的流量收益為3500元。合作的轉轉單條廣告費用雖高達50萬,但幾秒無人機鏡頭拍攝成本兩三萬、來回橫店拍攝費用高達幾萬元,單條視頻純收入約在30萬元。讓大圓哥感到困擾的還是,如何讓段子內容更豐富、更具新穎性。
圖源:抖音
按照大圓哥和朱航的說法,若想在抖音達到量子之歌老師說的月入百萬、千萬,粉絲量、視頻播放量、星圖合作廣告客戶數量、直播出貨量分別要達到多少才能實現呢?更甚至說,僅靠學習視頻剪輯搬運視頻、二創真能實現嗎?
除刻意夸大收益外,結合黑貓投訴和抖音網友的投訴來看,其短視頻課程同樣存在各種“套路”和退款難。
招生端,量子之歌通過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以免費學習為“賣點”,將公域流量引流私域流量→組建微信群、強化群內老師信任背書→老師以各種說辭引導學員從免費到付費、到多次付費→學員若產生懷疑,老師找出各種說辭拒絕退款。
圖源:黑貓投訴
退款端,援引陜西警方相關報道,榆林一女子小美(化名)報警稱:她接到自稱是證監會的陌生電話,按對方要求領取啟牛學堂網課清退的學費后,在客服的推薦下一步步落入騙子團伙的圈套,最終累計被騙9.6萬元。小美被騙或許是因本人防騙意識不強,但為何不法分子會將啟牛學堂的退款難看做“商機”呢?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量子之歌短視頻相關課程亂象,正是近些年來知識付費亂象的縮影。不可否認的是,部分知識付費課程確是干貨滿滿。但不管是量子之歌能做到年營收37.95億元,還是李一舟售賣的AI課《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一年內銷售額約5000萬。再或是抖音千萬粉絲@董太太,一年變現8000萬。更甚至說,不少人知道知識付費是“割韭菜”,但仍愿意入坑。
背后本質在于,知識付費做的是社會絕大多數人對財富焦慮的生意。
社會絕大多數普通人財富增長主要靠勞動獲取,而非是財富和權力的傳承。
社會節奏加快帶來的職場內卷和生活壓力增大、新技術變革帶來的產業調整、每輪風口出現后讓普通人實現的一夜暴富、信息爆炸讓人們獲取信息方式多元化等等,讓這種脆弱性不斷被打破,進而讓普通人產生更大的財富焦慮。普華永道思略特與諾亞財富聯合發布的《中國財富人群情緒指數(2022)》白皮書數據顯示,超六成的中國人正經歷財富焦慮。
基于此,知識付費若想實現營收和盈利最大化,賣的并不是知識,而是需抓住人性趨利避害的弱點,通過信息差放大焦慮,并通過多種方式“打造標桿案例”讓消費者看到希望。恐懼和希望帶來的強大心理反差,讓機構通過低價或免費獲得的客戶,實現多交費、多成單、成大單,這正是近些年來知識付費行業亂象不斷的根源。
此外,特定行業的改變、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決定知識付費是一個難以標準化、量化的市場。供需雙方存在高度信息差,不僅讓消費者難以判斷“標桿案例”的真實性,且讓知識付費注定是一個售后較高的市場。
這或許也是為何量子之歌近兩年頻頻提到發力“銀發經濟”市場的原因,畢竟很多中老年群體因身體、年齡、接觸互聯網有限等多重原因,相較年輕人學習相對較慢,且很多時候并不清楚網絡平臺有著大量免費課程。只是被套路的“中老年人”,未來還會對量子之歌產生信任嗎?
行業變天,獲客成本持續增加
知識付費賽道各種亂象產生的背后,實則和知識分化多個細分賽道的同質化、分散化競爭帶來的高獲客成本有關。量子之歌招股書曾顯示,2021和2022財年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為16.95億元、22.5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96.3%和78.6%。按量子之歌2022財年擁有的當期付費用戶110萬計算,單個付費用戶的營銷成本約為2050元。
但隨著各平臺對知識付費賽道的持續打擊和清退,未來量子之歌獲客成本仍有繼續上漲的可能。知識付費賽道獲客方式包括小紅書、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社交媒體平臺、老帶新、官網自建渠道獲客等。
但騰訊除關停運營10年的騰訊課堂外,視頻號關閉理財投資、早教中心、健康養生、公務員培訓、戀愛技巧、口譯服務、自學考試培訓等多類目的櫥窗功能。
圖源:視頻號商家后臺
相較于騰訊,字節對知識付費更是多角度打擊。除宣布學浪停止服務外,抖音先后清退泛知識類小程序,@參哥、@大藍、@達達、@曲曲大女人、@董太太等大量主播遭遇封禁。針對如新媒體培訓等付費課程禁止廣告投放,只有少數上市公司關聯主體才能開通投放資格。業內人士透露,僅戶頭價值就高達30萬。
國內某家自媒體培訓的負責人張偉(化名)告訴我們,抖音對知識付費賽道的打擊,整個賽道面臨最突出的問題為限流帶來的推廣成本上漲。一條視頻發出去通常播放量僅在幾千,點贊不過百,直播間場觀人數通常在百人。使用AI做賬號,平臺對AI內容審核相對嚴格,同樣面臨無自然流量的情況。目前做商業IP號,內容+付費的漲粉成本,抖音約在每個粉絲40元。從用戶關注到私信到轉化私域到成交,層層漏斗下更高。
從后續來看,平臺對知識付費賽道的打擊只會愈發嚴格,畢竟知識付費對平臺來說是一門投產比低、高風險的生意。目前電商平臺對知識付費相關類目抽傭比例為5%~10%,但19.9元的新媒體試聽課、9.9元的短視頻剪輯課、29.9元的AI圖文帶貨課、39.9元教你如何挽回前任等低價引流課程、以及如免費領取學習資料、免費幫你解答情感問題等免費課程,給平臺帶來的收入實際有限。
且商家推出這些低價或免費課程,本質是希望將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進而實現用戶的“精準營銷”。知識付費的強私域、重線下屬
意味著供需兩端繞過平臺產生交易產生各種不可控問題后,平臺不僅需承擔法律上的連帶責任,且很容易對平臺形象構成嚴重負面影響。
此外,近幾年行業亂象叢生,讓知識付費被打上“割韭菜”的標簽,不少消費者對知識付費愈發理性。
·今年年初,千萬粉絲博主、自稱是“清華大學博士”,被網友戲稱為“中國AI搞錢第一人”的李一舟被央視點名、其推出的AI課程不僅被業內人士吐槽無干貨和增量信息,遭到全網下架。
·“交個朋友海外電商學苑”,被爆同時存在遭遇賬號封禁、陪跑時間未達承諾、培訓機構“消失”、課程爛尾等多重問題。
l國內某頭部知識付費賽道公司,巔峰時期擁有1000-2000名員工,以及超頭部商業IP和大量短視頻矩陣號,但如今轉型企服和海外。
消費、出海難成量子之歌第二增長曲線?
除培訓服務外,量子之歌也在拓展消費業務和海外市場。如通過直播帶貨模式售賣白酒、推出圍繞中老年群體的大健康消費產品。官微顯示,單月健康產品GMV破千萬。但這些業務,短期內難以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
在白酒領域,來自安徽省臨泉縣某酒行老板陸明(化名)告訴我們,今年白酒市場仍然遇冷。除消費者對健康愈發關注,讓購買白酒人群減少外。2024年為“無春年”,民間又稱“寡婦年”,老一輩認為這一年結婚對新人不好,紛紛將自家孩子婚禮推遲,這讓今年當地結婚人數銳減。如當地某家酒店去年國慶節當天有10對新人同時在該酒店舉辦婚禮,但今年國慶節卻只有兩對新人結婚。婚戀市場遇冷,自然影響白酒出貨量。
如陸明所言,今年以來茅臺價格持續下行,如今53度飛天茅臺500ml價格已下跌至接近2000元/瓶。2024年Q3,多家酒企增速不及20%,洋河、舍得、口子窖、酒鬼酒、伊力特、天佑德跌幅比例更高。
圖源:基于公開信息整理
不僅僅是線下,近幾年白酒幾乎是直播帶貨假貨重災區之一。且隨著抖音電商增速放緩,帶來的商家投流成本激增,ROI投產比下滑,留給量子之歌發力直播帶貨的想象空間到底還有多少呢?
除白酒外,圍繞中老年群體的健康保健品市場同樣遇冷。國內某家健康保健品公司的一線銷售袁偉(化名)告訴我們,現在健康保健品不好賣了,更準確來說是不好“騙”了。以前一線銷售去各大公園、菜市場找中老年人客戶,并通過上門給中老年群體做家務維護客情,能將成本價只有幾百元的靈芝孢子粉賣到上萬元。
但隨著消費市場愈發理性,不少老年人將退休金給到孩子,中老年人孩子不愿父母被騙等因素的存在,現在很多中老年群體只有聽到他們是賣健康保健品的,基本不理他們。無奈之下,自己只能從北京離職回鄉創業。
除消費品外,海外各國對財富焦慮程度不同,直接影響到各國知識付費市場。相較中國和一些新興市場,歐美國家一般有相對成熟的社會保障體系,如醫療保險、退休金和失業救濟等,使得財富焦慮的整體程度相對較低。
不僅僅是歐美地區,“躺平文化”正席卷韓國。援引韓國最大的傳媒機構《中央日報》相關報道,2024年韓國15歲-29歲“躺平”的青年群體高達44.3萬,創下韓國20年之最。30歲-40歲、40歲-50歲、50歲-60歲的“躺平”人數分別為28.8萬人、28.4萬人、39.4萬人,整個30歲到50歲之間躺平的群體高達百萬級以上。
圖源:韓國統計廳
更殘酷的是,韓國青年群體中超七成沒有就業意向,反而靠信用卡度日。因這些群體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今年韓國信貸總額、逾期未還金額均創下近5年之最。
圖源:《中央日報》
結語:
知識付費行業持續變天,亂象不斷引發信任危機、行業同質化競爭帶來推廣成本或將上漲,或許現金流充足的量子之歌能扛得住行業洗牌階段。但對普通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面對市面上的各種知識付費產品仍需謹慎,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