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新規逼近,網紅品牌覓光的“精準護膚”,卻未必“精準”快訊
監管新規落地在即,雖然覓光的“精準護膚”故事講了有一段時間了,但其如今的科研實力能否應對新的挑戰,恐怕還是未知數。
家用美容儀監管新規逼近,喊了大半年精準護膚的覓光,似乎想靠著“高科技”破局。只是,它提出的精準護膚,似乎有些經不住推敲。
本文由鎂經(mgjing001)原創發布
作者:郭俊宇
實習生:蔡燕佳
編輯:王大鎂
設計:嵐昇
網紅美容儀品牌覓光,正努力樹立科技護膚人設。
過去大半年的時間里,靠流量發家致富的覓光狂卷科研,不僅跟各大高校合作,還提出了“精準護膚”的新概念。
雖然這個概念看上去充滿“科技感”,但似乎有些經不起推敲。
外界對其的質疑也從未停止。講了大半年“精準護膚”新故事的覓光,真能應對新規帶來的挑戰嗎?
立科技護膚人設,覓光不想當網紅了
靠著社交媒體營銷起家的覓光,正努力擺脫網紅形象。
過去一年,覓光開始把自己“包裝”成光電技術研發實力深厚的樣子,跟多所大學建立合作,還提出了“精準護膚”的概念,欲跟該概念進行深度綁定。
根據覓光在品牌宣傳中的解釋,精準護膚主要分為三個環節,分別為精準識別、精準詢證和精準遞送。
▲覓光對于精準護膚的解釋,圖片來自覓光品牌宣傳片
2022年出版的《精準護膚——科學原理與實踐》一書,更全面地介紹了什么是精準護膚,主要包含7個方面:精準洞察、精準識別、精準篩選、精準輸送、精準驗證、精準投放、精準監測。
簡單來說,就是用科學方法,明確肌膚類型特點和問題,找出影響皮膚健康的內外因素,再用技術手段精準靶向地解決肌膚問題。
精準護膚原本是護膚領域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根據公開資料,覓光大概是在2023年8月才提出這一概念。
可以看到,精準護膚是個頗為復雜的概念,要實現精準護膚,需要對不同消費者的皮膚特征進行數據采集、分類,然后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儀器設備還應具備識別面部皮膚問題等功能。
要做到這些,顯然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自媒體“青橙財經”曾質疑,2020年才開始做美容儀的覓光,按理說很難具備相應的技術積累。
該自媒體還列舉了覓光的專利申請數據來論證其觀點。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覓光有20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僅占四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外觀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只需通過形式審查便能獲得。
靠營銷起家的覓光,科研能力確實是其短板。為了補上這一短板,覓光選擇跟一些高校合作。根據公開信息,覓光與上海交大成立了智慧光電醫療技術聯合研發中心,還跟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多所高校針對皮膚科、光電技術等建立類似的合作機構。
從專利數量上來看,確實有些效果。截至發稿當日,覓光有392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57項,占比提高至40%,其中有56項是2024年才公布的。
此外,覓光還聯合新華網、艾瑞咨詢,聯合發布了《2023年精準護膚趨勢報告》,似乎是想引領家用美容儀行業進入精準護膚時代。
提出這一概念后,覓光又收獲了一波銷量。蟬媽媽的數據顯示:2023年10月20-30日,覓光在抖音平臺上的銷售額超1億元。
可是,覓光的“精準護膚”,真的經得起推敲嗎?
經不起推敲,精準護膚并不“精準”?
在美容儀領域,“精準護膚”應該是怎樣實現呢?
根據《2023年精準護膚趨勢報告》(下稱報告)對精準護膚流程的定義,精準護膚應該分為三個環節七個步驟。(如下圖所示)
▲精準護膚的流程定義,圖片來自艾媒咨詢報告
報告指出,精準護膚的最優解應該是“儀器+成分”的組合。首先,通過專業儀器,從消費者皮膚問題根源出發,精準找到皮膚問題的根源;然后尋找相應的靶點,匹配最佳的功效成分及光電技術;最后,通過能量與成分的精準遞送,實現精準、高效地解決皮膚問題。這個過程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來實現的。
按照上述流程定義,覓光首先要解決美容儀對使用者面部皮膚的識別問題,對不同消費者的皮膚特征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再針對不同消費者的皮膚狀況給出解決方案。
然而,筆者仔細閱讀覓光第一代和第二代膠原炮的產品介紹后,并沒有發現有關精準護膚三個核心環節(精準識別、精準詢證、精準遞送)的介紹,也沒有體現通過大數據或相關皮膚采集來識別消費者的皮膚健康狀況,也沒有根據不同的皮膚狀況遞送營養成分。
雖然覓光的第二代膠原炮有提到識別功能,不過,它所說的識別功能僅僅只是針對不同部位(比如額頭、眼周、臉頰、下頜線等)的皮膚,來調整能量輸出的大小。
從產品介紹來看,覓光膠原炮的主要功能還是體現在提拉精致方面,然后在能量大小上,跟其他品牌的產品進行了區分,采用了更多的導頭電極數。
從產品功能、技術、生產銷售資質來看,覓光的美容儀所謂的“精準護膚”,似乎并沒有在產品上很好地體現出來,似乎還僅僅停留在理念階段,與其他品牌的美容儀并無大的差別。
也有人提出質疑,覓光的美容儀跟其他產品并沒有本質差別,只是將營養成分往皮膚上打得更深點罷了。
其實,覓光提出的“精準護膚”,跟其競爭對手極萌提出的“大科技”概念有點類似,都是尋找一個“科技感”比較強的詞匯,將品牌與該詞匯深度綁定,最后占領消費者心智。
科研人設難立,功效屢遭質疑
可以看到,不管是覓光還是極萌,這些網紅美容儀品牌似乎都越來越重視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
業內人士指出,這或許跟4月1日落地的監管新規有關,射頻美容儀即將被列為三類醫療器械進行嚴格監管。到時,覓光們不僅要面臨資質合規問題,它們所依賴的小紅書種草、抖音直播方法論也會受到影響。科研實力、醫療器械合規等,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因素。
只是,覓光要撕掉身上的網紅標簽,重新樹立科研人設,并不容易。從外界反饋來看,其科研結果與產品質量屢屢遭到質疑。
中國消費者雜志社曾指出,覓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膠原炮產品存在研發結果前后矛盾的問題。
覓光的第一代膠原炮產品以“19極黃金點陣射頻”作為重要宣傳點。2023年6月,其研發負責人還曾在品牌文章中表示,“經過上百次實驗調整,發現電極并非越多越好,最終得到19極黃金點陣射頻的最佳方案。”
僅僅過了3個月,該科研結論就被覓光的第二代膠原炮產品給推翻了。第二代產品采用了“48級黃金點陣射頻”,并在宣傳中用上了“能量巔峰”一詞,與第一代產品的宣傳自相矛盾。
雖然這并不涉及虛假宣傳,也不屬于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但是同一系列產品,兩種截然不同的研發結論,不禁讓人質疑其是否真正在意科研的嚴謹性。
另外,覓光美容儀產品的美容效果也常常受到質疑。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對覓光美容儀的真實功效性提出了質疑,比如“開最大檔位依然感覺不到電流感”、“會出現充電幾次之后電流越來越弱的情況”、“隨著室溫下降,美容儀熱量和電流會消失”等等。
黑貓投訴平臺信息顯示,通過檢索“覓光”關鍵詞,截至2024年3月13日,共有315條投訴,內容包括使用安全問題、產品質量問題、夸大效果等等,其中,最多的是關于產品的品控和質量問題的投訴。
▲關于覓光美容儀的部分投訴,圖片來自黑貓投訴平臺
以上這些各式各樣的質疑表明,覓光崛起的同時,其科研能力卻沒有跟上,品控和質量問題比較普遍。
監管新規落地在即,雖然覓光的“精準護膚”故事講了有一段時間了,但其如今的科研實力能否應對新的挑戰,恐怕還是未知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