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沖刺IPO背后的隱憂快訊
?那家曾經在電梯投放15秒廣告給我洗腦的企查查,準備上市了!
作者:翟菜花
那家曾經在電梯投放15秒廣告給我洗腦的企查查,準備上市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企查查已經向江蘇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這是繼啟信寶母公司合合信息沖刺科創板后,在IPO的籌備上,似乎是領先了老對手天眼查。
只不過話說回來,急著上市的企查查,真的準備好了嗎?作為企業查詢服務的頭部企業,企查查究竟值多少錢?
01
褪去“獨角獸”光環:
綜合評估企查查到底值多少錢?
新的社會環境和市場需求,催生著新的商業賽道涌現,并很快成為資本市場新的“寵兒”。
企查查所處的企業信息查詢賽道就是如此。在許多人都在喊“資本寒冬”,融資難、融資貴的時候,他卻能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我們從天眼查上看到企查查已經經歷了多輪融資。
如今邁出IPO的步伐,企查查的發展不可謂不快。只不過話說回來,企查查的競爭力到底如何?上市后的企查查到底值不值錢?
從基本面來看,基本面包括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微觀層面上,因為企查查并不是上市公司,其市盈率、資產負債率、利潤增長率等財務數據我們沒辦法了解,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以及營業收入方面暫時也無從得知,所以我們主要看宏觀層面。
艾媒咨詢此前曾在報告中指出,得益于政府對數據公開和信用體系建設的支撐,我國商業查詢市場不斷擴大。事實也的確如此,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企查類工具已滲入到各行各業,打破信息不對稱,搭建了溝通橋梁。無論是投資者、企業家的商業活動,還是普通人求職前了解企業,都需要掌握真實、準確、相對全面的企業信息,進而做出相應的判斷。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相關需求變得逐漸強烈,企業查詢服務也就應運而生的,而企查查無疑是踩準了風口,從而一飛沖天。
從企業成長力來看,鉛筆道聯合創始人薛婷與企查查CEO楊京有過一次訪談,楊京表示企查查現擁有約5億核心用戶,覆蓋國內3.3億家社會實體的數據。企查查已實現商業化突破,首次實現了百萬級盈利,公司具有自我造血能力。
看起來企查查的成長力似乎是不錯的,不過從行業情況來看,或許不容樂觀,這方面我們也必須考慮在內,因為外部生態的情況,會深刻地影響著企業的成長力。不難發現,企查查其實處于高度同質化的行業里,行業玩家成長情況或許不可避免有些承壓。服務內容過于同質化,用戶其實用誰的產品都一樣。而且,業務的同質化,模式的同質化,這也使得行業門檻變的并不是那么的高,而這或許也會影響到資本市場對其成長性的判斷。
而在與天眼查的競爭中,企查查好像也不具備稀缺性競爭優勢,而且在幾次交鋒中,企查查看起來似乎是落了下風。企查查與競爭對手天眼查在相關的第19743876號和19743872號的“企查查”商標爭議中,最終裁決商標均歸屬天眼查的運營公司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
不僅商標沒掙過人家,打官司也是。因為用了“查公司,查老板,查關系”進行宣傳,天眼查將企查查訴至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就此案作出禁令,要求“企查查”運營主體立即停止在產品及服務的經營活動中使用上述廣告語以及容易引起混淆誤認的類似用語。
早期的任何一個行為,都可能為以后埋下伏筆。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早期知識產權的積累上,企查查的版權觀念似乎是有些但薄了點,這在與競爭對手的交鋒中或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以后一旦上市,如果相關版權資源缺乏,這對于企業的傷害可能會更大一些,這一點或許需要企查查好好思考一下了。
談到上述兩次爭端,這就牽扯到企業價值評估的另一個相關因素,那就是風險管理能力。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一種風險管理能力,此外,還有財務層面、業務層面的風險管理能力。在資本市場,許多業務單一的企業哪怕生意還不錯,但是資本市場很難給出較好的估值,原因就是企業抗風險能力不行,很多企業發展“第二增長曲線”就是為了如此。從這個維度來看,企查查的業務似乎是有些單一,公開報道顯示他現在雖然已經在拓展自己的新業務了,具體效果如何我們只能把答案交給時間。
綜合看來,忙于IPO的企查查,看起來好像還有很多的焦慮和局限,這些問題存在或許也會影響到資本市場對其商業價值的評估。要想爭取抬高自己的市值,企查查或許需要講好更多企業信息查詢以外的故事才行。
業務的拓展性,或許才是其未來想象力成長力的重要依據。
爆產品都慢人一步的背景下,不佳的業績表現和與頭部競品越拉越大的差距更是讓他陷入一步慢、步步慢的“魔咒”
02
質疑不斷:信息的安全感該如何守護?
關于企查查,或者說是整個行業,數據是否侵犯隱私權這一點其實一直都有所爭議。雖然目前看來,企業信息查詢行業的經營模式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是企業玩家最好還是未雨綢繆,做好合規才行。
除此之外,對于企查查而言,我們在網上也看到不少與其有關的信息爭議。
此前螞蟻金服就起訴過企查查,原因是企查查向訂閱用戶推送了螞蟻金服旗下互聯網小貸公司——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開始清算的消息。同時,將該信息的風險級別列為“警示信息”。
螞蟻金服稱:上述清算信息實則為2015年的歷史信息,2016年初,螞蟻金服已向工商部門提交終止清算,繼續正常經營。企查查刊出錯誤信息,直接誤導外界認為運營花唄產品的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進入清算程序。
只是發布消息,沒有確定相關的時效性,類似的情況在企查查身上似乎是還有。
筆者一位朋友自己開辦的公司,之前因為某些原因被行政處罰了,而后自己也通關官方渠道進行了信用修復,信用中國等官方媒體已經不再有自己的這一記錄了,可是企查查上搜索卻還有。在他看來,這一紀錄可能也影響到自己招投標、融資貸款等商業行為了。
企業被處罰總是有原因的,這沒什么,可是有關部門為什么要設立信用修復制度呢?這其實就是給企業修復自己信用的機會,給犯錯的人改正錯誤的機會,而不是永遠留下不好的記錄,這才是有溫度的信用制度,在信用中國上也有完善的企業信用修復流程公示。
然而,企查查并不是官方網站,但在他上面可以查詢到官方網站已經刪掉(修復)過的處罰記錄,這樣從合規性上來說是不是有些不合適?類似的消息我們在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就有看到,有網友說自己企業沒欠稅信息,企查查卻公示了,并且在后續評論道:“稅務局官網都沒有欠稅信息,企查查app從哪查的欠稅?”毫無疑問,事情最終以企查查刪除先關信息。
而在盈利模式上,有網友稱之為“套娃式”銷售。平臺我們看到有不少類似這樣的吐槽,辦了所謂的會員還不行,許多功能其實仍然享受不了,得升級才行。這樣的感覺,就好像是辦了個寂寞。
當然了,第三方平臺上面的信息,究竟真相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不過筆者在使用時好像也有類似的煩惱。而且,負面消息多了,或許也容易讓大眾對其產生不好的品牌印象,尤其是正在準備上市的企查查。作為上市公司,需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輿情情況,做很多事都需要如履薄冰、慎之又慎。從這個維度來看,或許天眼查需要認真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了。
03
營銷驅動,業務單一:
企查查的未來將駛向何處?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除了洗腦的廣告,企查查進入大眾視線中最顯著的方式或許就是“蹭熱點”了。
事實上,在許多社會性的熱點話題中,總能看到企業信息服務公司的影子,不只是企查查,天眼查也是如此。一時蹭熱點一時爽,一直蹭熱點一直爽。對于企查查們而言,要的其實就是品牌曝光,蹭熱點這種方式無疑是一種簡單、粗暴但非常有效的方式。
然而與此同時,企查查或許也應該警惕一下熱點這把武器了。
蹭熱點雖然能夠給自己添加熱度,可凡事都可能是把雙刃劍。一旦沒識別好熱點真偽,可能就成了“帶節奏”,給一些人、一些企業帶來傷害。而且,現在一些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最后發生反轉的情況也是數不勝數,一旦發生反轉,對于之前帶節奏的群體而言可能有些打臉了。
當然了,對于企查查而言,最大的問題或許還是業務層面吧。
對于企查查而言,目前看來最主要的盈利可能就是辦會員吧,但這或許也要警惕“免費”這把互聯網發展史上出現過多次的“大殺器”,最典型的或許就是殺毒軟件了。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瑞星,江民,金山毒霸,卡巴斯基等很多專業殺毒軟件出現,但是他們只是給用戶提供最基礎的功能,想要使用一些專業的功能,就必須付費才行。直到360的出現,免費的殺毒軟件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出現免費的玩家,這個玩家不指望服務賺錢,更多的是充當某個大公司的流量入口。屆時,企查查們又該如何呢?
除了免費,還有可能面臨的就是低價。為了獲得客戶,任何市場其實都有可能打價格戰,“價格屠夫”也可能出現在企業信息查詢市場,就像之前智能手機、電動汽車,總有玩家以一己之力拉低整個行業的價格。對于企查查而言,這個問題在今后或許也有可能面對。
畢竟在行業玩家大家都還在增長著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會大打價格戰。可一旦行業增長紅利殆盡了,企業面臨的或許就是各種近戰搏斗,而搏斗的方式也絕不僅僅是價格戰。
對于企查查而言,或許需要想辦法突破自己的天花板了。
當然了,就像楊京所說的那樣,從最初的200平米辦公室到慧湖大廈的1000平米,再到高貿產業園區的5000平米,直至現在擁有36000平米全部自用、專屬企查查的大樓。
房子的變化,其實也見證著企查查的成長和蛻變。
作為行業的先行者和頭部企業,企查查目前還在快速發展,有許多的機會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真正實現將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核心,而非僅關注廣告投放,也祝愿企查查能夠順利實現IPO。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