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液晶之父”到“價格屠夫”,日本制造巨頭怎么了?金融
郭臺銘在想盡辦法努力“拯救”夏普這個百年品牌。但對夏普來說,傍上這個“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廠”,并不代表能輕易成功。伴隨著消費升級,依靠價格戰搶占低端市場的做法,只會讓消費者及市場為其…
夏普,這一家“中國品牌”的日本百年企業的命運可謂跌宕起伏。
夏普+早川德次=液晶之父。
它曾是日本創新的代名詞,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的神話,卻沒能跑贏時代的變化,一步步跌落,最后被“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廠”富士康收購。
夏普+郭臺銘=價格屠夫。
它再也不是當年被爭相模仿的標桿,接連不斷的低價促銷為它帶來的是低價、低端的質疑。盡管在6.18年中大促當天賣出10億元,也改變不了發展頹勢。
一個企業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密切相連,夏普的興衰折射出來的,是日本制造巨頭的命運。
生產皮帶起家的“液晶之父”
夏普并不是以電子產品起家。
20世紀初,西方文化逐漸向日本流傳,日本人漸漸脫下和服,開始接受西服著裝,與西服配套的皮帶也隨之流行起來。當時,皮帶穿系起來很麻煩,在當金屬加工學徒的早川德次經過琢磨,將西方皮帶頭進行改良,生產出一種穿系起來十分方便的皮帶。
1912年,早川德次開始了創業生涯,生產銷售自己發明的皮帶——“德尾錠”帶扣皮帶。由于方便實用、價格適中,早川德次生產的皮帶十分暢銷。
1915年,他又發明了“早川式自動鉛筆”,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自動鉛筆的雛形,并將它命名為“Ever-Sharp Pencil”,SHARP商標便來自于此。自動鉛筆投入市場后也大獲成功,到1917年,銷售額高達1萬多日元。
然而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使早川德次家破人亡,近20年的心血也付之一炬。但他并沒有被打敗,給別人當了半年多的自動鉛筆技術指導后,他決定再次創業,掛出“夏普電器公司”的牌子,開始生產收音機。
1925年,日本廣播電臺誕生,日本第一臺國產收音機便是從早川德次手中生產出來的。物美價廉的早川收音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產品供不應求,甚至遠銷東南亞、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等地。
此后,早川德次帶著夏普開始走上坡路,在家電企業方面,創造出多個“第一”的產品。比如,日本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和彩色電視機、第一款量產微波爐、全球第一臺臺式電腦等。20世紀70年代,隨著液晶實用化,夏普生產出全球第一款液晶計算器。
在液晶面板發展的早期,夏普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液晶電視的普及。此后,夏普一度在液晶領域叱咤風云,日漸成為液晶領域的老大,被世人譽為“液晶之父”。
進入21世紀后,夏普生產出的液晶電視AQUOS,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電路設計到液晶屏都由夏普自主開發、生產,除了高畫質化和高音質化,還綜合地實現了低消費電力化、長壽命設計、省規格化等優異性能,其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占超過80%的份額。盡管其產品價格昂貴,但憑借全球領先的技術,消費者也愿意為其品質買單。2001年至2007年,夏普憑借液晶電視成為全球超級霸主。
“我們要做別人模仿的產品。”這是早川德次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夏普的企業文化。當時,只要是夏普發明或改良的產品,都會掀起一陣浪潮,業內企業也爭相追隨。
夏普的下坡路
花無百日紅。
2007年,全球科技創新風起云涌,中國和韓國等地的企業開始大力發展液晶技術。被成績蒙蔽了雙眼的夏普,未能察覺到產業變化,開始走下坡路。
一方面,由于長年只專注于技術,專攻高階市場,夏普的產品定價都由總部的“價格委員會”制定;然而,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不理會同行定價策略讓夏普出現背離行情的報價。另一方面,夏普對顧客需求的掌握程度也不高。當三星、友達等公司開始生產標準化面板,創造一個以水平分工的市場時,夏普依舊致力于追求與眾不同,同時也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制造出一些特殊面板,這種“不標準”的產品卻越來越難以讓大眾顧客買單。
另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來,全球消費低迷,夏普卻大力投資建廠,導致其財務狀況迅速惡化。這一次創傷,也成為夏普走下神壇的一顆“暗瘤”,后來的發展日漸乏力。
全球經濟逐漸回暖后,三星開始狂追夏普。由于是后發企業,品牌和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不及夏普,三星決定從價格入手,在產品研發的初級階段便定下成品價格,減少流水線的生產程序和降低成本。
從市場需求來看,當時,消費者對于大尺寸電視的需求仍然遠遠小于主流尺寸電視的需求。盡管夏普擁有全球先進的生產線,在生產大尺寸產品方面有著相對成熟的技術,但消費者更愿意為占地面積小、更薄的產品買單。于是,三星又推出了更薄的LED電視產品。此舉果然迅速搶奪了一大批用戶,三星LED電視也占領了全球68%的市場,躍居第一。
此后,夏普競爭力逐漸喪失,業績慘跌。
2011年,首次出現了虧損,接連兩年都深陷虧損泥潭。2012年首季以液晶電視出貨量計,夏普的市場占率只剩下5.1%,不足10年前的1/10,還輸給了TCL。盡管其曾經在2013年成功扭轉了虧損局面,但好景不長,2014年再度虧損。據資料顯示,其在2014年的凈利潤虧損已達到2223億日元。并且,其有息債務也高達1.2億日元,幾乎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面對困局,夏普想要通過資金援助來進行重組,裁員接近4000人,但陰云始終籠罩著夏普。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管理制度,加快家電創新的步伐,尋找新的增長點,其他的改革方式對夏普來說,都于事無補。
夏普的日漸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與自我守舊有關。進入智能時代后,當其他對手紛紛選擇放棄液晶,開拓多元化業務時,夏普依舊堅持在虧損的液晶面板上做文章。而實際情況卻是,執著于液晶面板的夏普,優勢已不再,技術不再成為其限制其他對手入局的門檻。
LG、三星和TCL等品牌不斷入局,更是使夏普的液晶面板遭遇到激烈的價格戰。
回過頭來看,百年企業夏普曾是日本創新的代名詞,如今,卻“死于”自己的故步自封。
“嫁作他人婦”后,淪為“價格屠夫”
面對外界“走向末日”、“日薄西山”的言論,夏普并不想就此認輸,它仍在尋求出路,籌劃東山再起。
此時,富士康開始向夏普伸出了橄欖枝。早在2012年,富士康就曾與夏普進行過收購談判,但因種種緣故,談判破裂。2016年4月,雙方再次談判,最終,夏普“嫁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同年8月,富士康以3888億日元收購夏普2/3股份。有著百年日本血統的夏普變為一個中國品牌。
隨之,郭臺銘展開了一系列“夏普救援”行動。
先是回購總部大廈,此舉對夏普老員工來說,無疑有著提振士氣的目的和象征意義。
緊接著,推翻夏普以往“高大上”的品牌形象,主打“高貴不貴”的新定位。借著雙11契機,推出“買70寸送60寸”促銷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夏普電視在大屏上的市場銷售占比。
夏普的目的或許是想率先挑起價格戰。從2016年11月起,夏普電視的均價就開始大幅下調;進入2017年以后,更是不斷加大價格補貼力度。6月6日,夏普電視在天貓促銷,70英寸大屏電視,報價7499元,曬圖獎勵400元、同時贈送498元影視會員,其實際價格已經不足7000元,成為全球最低價格。
然而,對比行業整體均價,索尼、三星和國內的電視產品都在隨著尺寸和技術的增長呈上升趨勢,夏普卻陷入低價競爭怪圈。其中,夏普45英寸、50英寸、60英寸電視,均價分別為1933元、2652元、4671元,而彩電行業年累平均價格卻是2122元、3540元、6151元。夏普的低價策略招來的卻是市場質疑其為“價格屠夫”。
誠然,價格戰能使夏普在短期內猛增,甚至奪回一定市場份額;但長期的低價促銷,勢必會損壞夏普經過100多年發展而奠定的高端品牌形象。有用戶扒出,夏普的一款產品打出“日本原裝進口”的字樣,但使用的卻是富士康旗下群創光電的面板;在網頁搜索“夏普電視質量”,一系列的用戶差評映入眼簾;京東的購物評價中,對夏普電視的屏幕質量、畫質和遙控器質量等的投訴,也在不斷增加。
此外,夏普手機也打出情懷牌,宣布回歸中國市場,而目前中國手機行業早已是一片紅海,雖然夏普手機曾多次進入中國市場,但沒有取得亮眼的成績;此外,富士康雖然是手機代工廠巨頭,但在手機品牌和銷售渠道方面又沒有明顯優勢。對夏普來說,其影響力仍局限在電視機行業,重新打造手機品牌可能是一個冒險之舉。
不可否認的是,郭臺銘在想盡辦法努力“拯救”夏普這個百年品牌。但對夏普來說,傍上這個“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廠”,并不代表能輕易成功。伴隨著消費升級,依靠價格戰搶占低端市場的做法,只會讓消費者及市場為其品質擔憂。
寫在最后:日本制造巨頭怎么了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日本企業向來以嚴謹的工藝聞名于世,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如索尼、松下、三洋和本田等。然而,隨著公司的更新換代,以及互聯網時代變幻莫測的發展,日本制造業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夏普衰落,被富士康收購,只是其中一個案例。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東芝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曾經的世界第二大安全產品生產商高田公司負債額超過1萬億……
分析這一批日本曾經的制造業巨頭,其衰敗的共同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營相對保守
20世紀的日本人當中,有很多具有獨創精神的人,他們相繼發明了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而如今的日本制造業經營者,大多來自名校精英,他們在創新能力上,與前輩們相比,較為保守,許多公司甚至采用“一條腿打法”。
以夏普為例,其采用重點發展液晶領域的經營策略。“集中最具優勢的領域”,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也使其放棄了在液晶以外領域的嘗試和創新。
2.市場反應能力較慢
眾所周知,日本企業的骨子里,有著近乎“變態”的執著。它們對產品的極致追求,保證了品質絕佳,但另一方面,這其中隱含著層層繁瑣的程序,導致其市場反應能力較慢。如今,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遠比20世紀快,一個企業如果無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終將被時代淘汰。
3.革新力度不夠
實際上,公司的領導層都明白哪里出了問題,而且大多數應該也都知道該如何改革以克服這個缺點,但是改革卻遲遲實施不了。因為,真正的改革必須由決策層來裁定。
2012年3月,郭臺銘提出向夏普公司出資669億日元,以獲取夏普公司9.9%的股份,并允許參與夏普公司的經營活動時,由于夏普公司的決策陣營誰也不愿意承擔責任,因此無論郭臺銘提出什么提案,夏普公司都回答:“我公司會召開會議討論。”一層層地“推脫”,終將拖垮一個企業。
最后,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日益惡化,唯有借著過去的光榮,等待被其他公司收購。
任何一個企業,它的興衰都有時代的原因。如果不能隨著時代的改變而進行快速變革,任何一個巨頭最終都會倒下。
來源:微信公眾號 快刀三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