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不希望看到中美貿易摩擦智能
雖然全球每一個國家技術能力和技術發展的速度是不同的,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世貿組織會經常合作來進行技術轉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鼓勵每一個國家。
本報記者 劉詩萌 張智 博鰲報道
中美貿易戰烽煙正盛時,4月8日晚特朗普一條“雙方將就知識產權達成協議”的推特,又引起了人們無限遐想。
知識產權爭端一直是中美關系之中的敏感點。美方揮起的“301調查”大棒,也是主要針對知識產權問題。然而,通過貿易摩擦去解決版權爭端并非人所樂見。4月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Francis GURRY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分論壇上表示,對于中美的摩擦,他非常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他看來,像中國一樣,美國的崛起也曾受惠于其他國家在技術革命中作出的貢獻。“19世紀英國是第一個開始參與工業革命的國家,而美國要到19世紀下半葉才參與進來。當時英國對于美國的發展也有諸多微辭,由此看來,這是競爭的關系所導致的復雜態勢。
“上世紀90年代,有很多的貿易協議,在發達國家開放了市場的同時,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到2000年,很多新興國家除了制造行業外,一些高端產業也都已經得到發展。這對發達國家的格局也帶來了巨大影響。
“現在,美國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力量之一,而中國又在不斷的發展和崛起,所以中間肯定會有很多的競爭關系?!?/span>
他指出,當前一輪技術變革將會對全世界的行業分布帶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制造業,可能會從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高端制造業方面獲得很大收益。未來社會中,如何去管制技術,對于國際社會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新技術都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的,受到全球的影響,要讓技術的潛力得以更好地實現、發揮,獲得我們所期待獲得的價值。
在全球范圍內,技術的前景也是不斷流動、轉移和發展的,而非只能由幾個國家獨享。他表示,雖然全球每一個國家技術能力和技術發展的速度是不同的,隨著技術發展的速度不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技術的差距可能會加大,但技術的發展對于全球每個人而言都是可及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鼓勵每一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采購這樣的技術來發展他們的技術能力。
針對技術轉移如何實現,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作為多邊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世貿組織會經常合作來進行技術轉移。就健康領域,知識產權領域和貿易領域而言,會讓在一些技術方面比較發達的國家把一些技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行雙贏。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陳巖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