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行業需要加強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金融
金融行業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十分關鍵,平臺對用戶信息進行保護時,個人信息需要加以保護。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接到各種廣告推銷電話、各種詐騙電話或者是信息,亂象背后,是個人信息遭侵犯。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接到各種廣告推銷電話、各種詐騙電話或者是信息,亂象背后,是個人信息遭侵犯。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泄露成為近年來社會的輿論焦點。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新型技術在不斷的進步,網絡信息化運用越來越廣,但個人信息卻頻繁遭到泄漏。目前個人信息幾乎遍布每個行業,但主要存儲于網絡服務商、銀行、醫院、教育、物流等行業的系統中。央視曾潛伏3個月,報道盜用銀行卡信息背后恐怖產業鏈,5分鐘時間可買上千用戶信息,每條信息都有姓名、卡號、身份證、手機號乃至銀行密碼。除此外,快遞公司、通信公司、酒店賓館,甚至還有醫院都存在泄漏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風險。網絡上“黑市”個人信息隨意買賣,只要愿意花錢,對方的個人信息幾分鐘就能到手。近年來大量的個人金融信息被非法買賣,金融領域一系列銀行卡盜刷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頻繁爆發,對社會公眾利益和金融體系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國正努力構建征信體系,如果信息泄露問題不及時處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資料,將成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為了切實保護網民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中國網絡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明確加強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與此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在同日施行。
2017年6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由金融城和新金融聯盟聯合主辦的“Fintech時代的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峰會”,針對個人征信信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表示,征信機構把征信信息提供給第三方要得到信息主體的授權,個人信息有隱私權和財產權兩重屬性。個人信息需要加以保護,為了得到幫助,信息主體必須做一些必要的讓渡,這部分信息可以有限度地共享。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強調,個人征信體系建設要更加適應支撐消費金融審批及風險控制。他建議,今后可將消費金融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加快建立消費者個人信息數據庫。金融行業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十分關鍵。
為響應國家監管號召,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穩健發展,新金融聯盟與金融城在峰會中發起“個人信息保護聯合倡議”活動,倡議機構達到50多家。倡議內容就個人信息保護和使用、第三方監督、內部追責等機制方面達成一致共識,希望能共同維護互聯網金融行業長期穩健發展,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消費服務升級的同時,推進誠信社會體系建設。
監管部門要求網貸平臺進行信息披露,包括平臺運營情況、用戶資金去向、平臺產品信息、平臺注冊資金,證件資質,壞賬率等方面。在用戶信息方面,平臺有義務保護借款人和投資人的信息。標的詳情的借款人信息上只公布其借款用途、經濟情況、項目情況,涉及隱私部分不公開。
網貸平臺在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加強風控體系的同時,還要保護用戶信息不被泄漏。網貸平臺需要加強內控工作,用戶信息數據查看分等級設置。平臺對用戶信息進行保護時,需要加強技術做到對數據加密,平臺安全隨時檢查,避免平臺遭受黑客攻擊利用,販賣信息獲得利益。平臺用戶方面也需要了解和掌握支付安全知識, 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升自我信息保護能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