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聯手華為 北汽能否復制下一個問界?快訊
北汽就與華為合作,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有三種合作模式,北汽需要華為的智能化技術。
【TechWeb】8月6日,北汽與華為攜手打造的享界S9正式發布,除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外,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勇也親自到場并發表講話,足見北汽此次對于和華為合作的重視程度。
首先,享界得到了北汽集團的全力支持,張建勇在發布會上高調喊話:“此次與華為攜手,我們更是以核心戰略、第一優先戰略的高度,集聚了北汽整車研發生產、零部件、服務貿易等全產業鏈所有優勢資源,ALL IN享界S9,助力享界S9沖擊行政豪華汽車市場。”
張建勇還特別提到:“車企的靈魂從來不是固步自封,通過開放合作,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才是真正的靈魂和應有的擔當。”

而在產品上,作為享界系列首款車型,享界S9首發了華為最先進的ADS3.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全系標配100kWh寧德時代800V巨鯨電池,并搭載華為為D級轎車專屬開發的途靈平臺以及一系列先進的智能化技術。
對于華為來說,享界S9是沖擊豪華車市場的再一次嘗試。而對于北汽來說,享界S9則是押注華為,希望復制賽力斯成功的希望。
HI版夢醒
實際上,早在2017年,北汽就與華為合作,其也是最早一批與華為達成合作的車企。
2017年9月,北汽和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框架》,當時北汽選擇了Huawei Inside模式,也就是HI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有三種合作模式,分別為傳統零部件供應商、HI(Huawei Inside )模式以及鴻蒙智行的智選車模式,三者從華為參與造車的深度來看依次遞進。
在HI模式下,華為與車企共同定義、聯合開發智能汽車,華為將會提供包括自研的智能駕駛系統、座艙系統、電機等核心部件,而其余部分則由車企負責。

而與華為合作,落在了承擔著北汽新能源戰略轉型以及沖擊高端重任的極狐品牌。不過直到4年后的2021年上海車展,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極狐阿爾法S HI版才正式亮相,該車也是首個量產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車型,并在當時收獲了一陣熱潮。
不過不知是何原因,極狐阿爾法S HI版直到2022年5月才正式上市,真正交付則又拖到了7月份,此前積累的熱度也幾乎消耗殆盡,再加上接近40萬元的價格,這也導致極狐阿爾法S HI版的銷量不夠理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模式的問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今年1-7月,問界全系交付量達到 222579輛,緊隨理想成為國內新勢力銷量第二名,而其中售價最高的問界M9(46.98- 56.98萬元)在今年前7個月也賣出了超過7萬臺。
銷量的提升,也讓前四年累計虧損98.35億元的賽力斯扭虧為盈。今年第一季度,賽力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2億元,預計上半年凈利潤達到13.9億元到17.0億元。
反觀北汽這邊,北汽藍谷2020年—2023年分別虧損64.8億元、52.4億元、54.7億元和54億元,四年累計虧損超220億元。
北汽需要華為的智能化技術,但更需要華為的品牌號召力。
ALL IN華為
問界的成功給了北汽信心,最終決定將與華為的合作從HI模式轉為智選車模式,北汽只負責研發和生產,而產品定義的主導權以及銷售則全權交給華為負責。
為了這次合作,北汽集團斥資16.12億元,購入了福田汽車的密云工廠,并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將現有BE22平臺全方位升級,專門負責生產享界車型,一期規劃年產能為5萬輛。
北汽希望享界S9可以復制問界M9的成功,在北汽的預想中,享界在生命周期(5年)內,產量合計可達48萬輛,2024年至2028年預計分別銷售6萬輛、12萬輛、12萬輛、9.6萬輛及8.4萬輛。

不過在高端豪華轎車市場,消費者對于新勢力品牌的接受度并沒有像高端SUV市場那么高。特別是在40萬元以上的行政豪華轎車市場,消費者除了車輛本身,還需要考慮品牌的商務屬性、社交屬性,以及是否有面子。
即便是已經推出多時的蔚來ET7,月銷超過1000輛就已經不容易了,2024年7月的銷量成績為1071 輛,歷史最高月銷量也才4349輛。
所以,即便有華為的品牌號召力加持,享界S9未來還是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根據官方的數據,享界S9上市24小時大定超2500臺,雖然看似比問界低不少,但對于一臺40多萬的純電轎車來說,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算是開了個一個好頭,接下來就看華為如何賣好享界S9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