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回應|子公司遭印方強行收購?上汽:不實,不會喪失控制權互聯網+
導讀
這是一家在印度當地賣得很好的中國整車工廠,現在雙方在談股權融資。
這是一家在印度當地賣得很好的中國整車工廠,現在雙方在談股權融資。
文 | 郭宇 編輯 | 李皙寅 馬斯克正在印度談判建特斯拉工廠的事,他可能需要斟酌一下。 6月26日,上汽集團(600104.SH)發布澄清說明稱,近日自媒體報道的“上汽MG印度公司被當地強行低價收購股份,喪失控制權”相關內容嚴重背離事實,涉及MG印度公司的股權交易需獲得我國政府批準。 就此,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向上汽集團人士詢問具體哪些內容失實,相關人士回應稱,系“強行”、“低價”、“喪失控制權”的表述失實,但并未否認正和當地初步接觸,推進股權融資一事。具體是股權轉讓還是增資擴股暫不確定。 有關MG(名爵)印度公司出售股份的新聞已被外媒報道多時。多家媒體稱,上汽集團正考慮將MG印度公司的部分股份出售給印度本土企業,以籌集資金發展當地的電動汽車業務。 上汽集團是第一家在印度設廠的中國車企。2017年初,上汽集團投資32.75億元收購并改造了通用汽車在印度的Halol工廠,用來生產名爵汽車,并設立100%控股子公司上汽MG印度公司(MG Motor India)。 幾年下來,MG印度公司已在當地推出六款車,包括兩款純電動車。2023年1月-5月,MG在印度賣了 2.7萬輛汽車,同比增長近五成,目前市場占有率位列第八。 上汽集團人士向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透露,出于在印度長期發展的考慮,構建一個穩定的營商環境是必要的,上汽不排除謀求當地合作的方式。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注意到,日本鈴木在印度成立的合資企業馬魯蒂鈴木(Maruti Suzuki)已取得較大市占率,上汽集團在進軍泰國市場時也與正大集團合作建立了生產基地。 MG印度公司今年5月發布五年業務規劃時也提到計劃出售股權一事。該公司計劃在2028 年之前籌集 500 億盧比擴大在印度的業務,在未來 2年-4年內向當地合作伙伴提供多數股權。 具體與誰合作?印度本土企業JSW集團董事長Sajjan Jindal正與MG印度公司洽談股份收購事宜。印度本土媒體報道稱,Sajjan Jindal將通過自己的私人公司收購MG印度公司最多48%的股份,其余股份的5-8%將由MG印度經銷商和員工持有。若照此計算,上汽集團持股比可能少于50%。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就此向JSW集團方面詢問,截至發稿并未回復。這一信息也被國內部分媒體解讀為,上汽集團將失去對MG印度公司的控制權。 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獲悉,上汽目前的潛在洽談對象不止一個,但均在接觸階段,無論最后股比是多少,上汽都不會喪失控制權。 據媒體報道,為籌集資金發展印度當地業務,MG印度公司大約兩年前就打算從母公司上汽集團引入資金,但該計劃迄今尚未被印度政府批準,因此開始尋找其他方式籌集資金。路透社在今年5月報道該事件時提到,自2020年后,印度試圖限制來自中國的投資。 圍繞此次股份收購事件,還需要回答的是印度這片土地對車企有何吸引力?MG印度公司對上汽集團意味著什么?未來更多印度本土企業持股MG印度公司又有何影響? 01 汽車消費大國,但麻煩事不少 車況差、超載多、公路體系不發達……是對印度道路交通最直觀的標簽,但這難掩一個事實:印度汽車內需極其旺盛。如果以國別劃分,印度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消費市場,超越日本,僅次于中國和美國。 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SIAM)數據顯示,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其汽車銷量達485萬輛,其中乘用車389萬輛,商用車96萬輛。
▲圖源: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SIAM)
寡頭壟斷、鈴木獨大、微車樂園,有券商如此概括印度車市。過去幾十年里,印度都是小車一馬當先。銷量前十的車型中,有半數都是A0級車型。
印度乘用車市場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前五大車企的市占率超八成,前十大車企市占率接近100%。其中,成立于1982年,由日本鈴木與印度政府成立的合資公司馬魯蒂鈴木的銷量占據了印度乘用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除了馬魯蒂鈴木,韓國品牌現代、起亞,印度本土品牌塔塔、馬恒達,中國品牌名爵MG等也是乘用車銷量榜前10的常客。
但龐大的人口數量、潛在的消費需求以及生產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讓印度這片土地在發展汽車工業方面具備不小的吸引力。
聯合國此前預計,印度的人口數量將在2023年全面超越中國,并在未來數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到2050年達到16.68億人。目前,印度汽車千人保有量在30輛左右。作為對比,中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為200輛。
“當前的印度像極了21世紀初期的中國,我們希望在這里復刻當初的成功。”一位在印度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高管告訴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隨著印度城鎮化率的進一步提高,印度的中產階級規模有望迅速擴大,買車的人會越來越多。目前,占據印度汽車市場主流的多為2萬美元以下的低端車,在其他價位區間很具有想象空間。
汽車業也是塑造“印度制造”的重要一環?!坝《戎圃臁庇媱澯?014年9月啟動,旨在使印度成為制造、設計和創新的中心,強調本土生產。
2022年3月,現已擔任印度工商部長的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在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協會的活動上表示:汽車工業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占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中國的這一數字約為10%)。
“印度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制造中心。”自2021年以來,印度交通和運輸部部長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多次宣言稱,“印度汽車行業現在的營業額為65億盧比,未來五年可能會升至150億盧比。該行業為中央和各州貢獻了最大比例的商品及服務稅,并為4.5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未來幾年,這個行業將增加2000萬個工作崗位?!?/strong>
隨著新能源時代到來,印度政府也定下雄心勃勃的計劃。
“2030年,路上開的都要是電動車?!?2017年,當時任印度能源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和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接連對外喊出印度電動車計劃時,產業界瞠目結舌。當時,印度政府出臺《國家電動汽車任務計劃》,提出2020年每年銷售電動汽車600萬-700萬輛。
不過,由于充電設施不足在內的多種因素影響,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沒有達到印度政府預期。2018年莫迪政府修訂了電動車推廣的目標:到2030年,讓30%以上的車輛電動化。
但對于想來印度分一杯羹的跨國車企來說,要深耕這一潛在的大市場,也要付出相應的成本。高昂的汽車進口關稅是橫亙眼前的第一大關。
目前,落地成本超過4萬美元的汽車在印度面臨100%的進口關稅,低于4萬美元的汽車將被征收70%的關稅,高于此前的60%,半散件組裝汽車的進口稅由30%提高到35%。在印度國內,印度對機動車征收的商品和服務稅稅率高達28%,加上各邦征收的其他稅種,印度消費者的相關稅費占購車成本的37%~38%。
印度還限制進口車數量。2022年6月,大眾印度乘用車部門品牌總監古普塔(Ashish Gupta)曾對媒體表示,計劃明年在印度“限量”銷售其首款電動汽車ID.4 SUV,因為印度政府只允許汽車制造商進口2500輛乘用車。
這些是印度保護和發展本土汽車制造業的方式。截至目前,印度自主品牌還相當少,年銷量過萬的只有馬恒達和塔塔集團(Tata Motors)兩家。
除了稅費,復雜的行政審批也阻礙了印度經濟的創新活力?!霸谟《龋晒Φ钠髽I家并不是進行技術和組織創新的企業家,而是獲得最大量許可證的企業家?!敝袊斦茖W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盤和林表示,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就是“印度病”,專指事事都要經過左審右批,制度成本高了,那么用于經濟發展的資源就少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此前對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分析稱,印度市場對西方資本的吸引力在上升,但是印度既想快速推進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又不希望像手機行業一樣讓外國廠商充斥其國內市場?!暗鳛槠嚬I中相對的后來者,印度要兼顧這兩個目標很是艱難?!?02
第一家在印度建廠的中國車企,
經歷了什么?
逐利是企業本能,印度的兩面性沒能阻擋車企前來賺錢的步伐。
上汽集團是第一家在印度設廠的中國車企。2017年初,上汽集團宣布投資32.75億元,收購并改造通用的Halol工廠,設立整車制造基地及配套供應商園區,并投放上汽自主品牌名爵。
事實上,上汽集團已是“二戰”印度汽車市場。早在十幾年前,通用和上汽曾在印度組建合資公司,但因市場和盈利未達預期,上汽向通用出讓了合資公司股權,退出印度市場。
在二度進入印度市場兩年后的2019年6月27日,MG Hector公開露面。這是印度首款互聯網汽車,搭載了上汽自主開發的i-Smart智能行車系統。上市三個月后,Halol工廠收到了3.1萬張訂單,其中7000輛新車已交付。時至今日,MG Hector依然是MG在印度最熱銷的產品之一。
MG印度公司的另一款熱銷車型是MG Astor,這是一款小型SUV。2021年10月,MG Astor在印度正式開啟預售,20分鐘內5000個預售名額被搶購一空;兩小時內,訂單累計1.1萬余張。
MG在印度熱銷,離不開一系列的本土化改造。變的不只是功能,更涉及品牌、車型、定價等多方面的適配。
比如針對印度市場定制的“印度式英語”語音識別系統,這令MG Hector在當時擁有了獨特賣點。
MG印度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高拉夫·古普塔(Gaurav Gupta)曾告訴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MG的語音識別系統最初只能識別標準英語,一碰到“印度式英語”就卡殼,而MG在印度的主要受眾恰恰是這群說“印度式英語”的人。最后,上汽與語音識別公司合作,根據印度消費者的口音反復學習,如今再面對一口“印度式英語”,MG的語音識別率已經達到96%以上。
像這樣的本土化改造還有很多。面對印度不平整的道路,工程師們調高了MG的離地間隙;考慮到擁擠道路上的行車安全,ADAS駕駛輔助功能的部分功能暫未開放;而更好的空調制冷性能能夠應對印度的高溫天氣;車身更大膽的配色、車內更大的屏幕也在迎合印度消費者的喜好。
▲ 名爵印度公司的六款車型圖源:印度汽車資訊網站zigwheels
時至今日,MG印度公司已在當地推出六款車,包括兩款純電動車:MG ZS EV和MG Comet EV(五菱Air EV)。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推出的Comet EV是目前印度售價最便宜的電動車,售價為 79.8萬盧比至 99.8 萬盧比(約7.02萬至8.79萬元人民幣)。
除了供給當地市場,MG印度公司還承擔著出口任務。據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了解,上汽集團海外市場銷量中,三分之一的銷量由海外基地生產。目前,上汽在泰國、印尼和印度各有一個整車制造基地。
不過,MG印度公司發展并非一帆風順。
2022年10月,印度企業事務部(MCA)對MG印度公司發起調查,認為該企業涉嫌財務違規,要求其解釋公司運營第一年(2019-2020年)運營虧損的原因。中國手機廠商小米此前也遭到類似審查。
同年10月31日,MG印度公司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任何一家汽車企業都不可能在第一年就實現盈利。由于像印度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需要長期運營,且資本支出巨大,許多跨國公司在此數十年依舊虧損。
▲ MG印度公司的聲明 圖源:MG印度公司官網
今年4月至今,多家外媒相繼報道了MG印度公司尋求出售股份的消息,并稱MG印度公司從母公司上汽集團引入資金的計劃至今未被印度政府批準。
直接投資需印度政府批準,和印度2020年頒布的FDI(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有關。該政策要求,與印度有陸地接壤的國家或該國公民,在投資印度前必須經過印度方面審查。
在五個陸地接壤國家(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和緬甸)中,中國是主要投資國,因此該政策也被認為是為中國量身定做。FDI政策發布一年后,中國企業赴印投資金額下滑明顯。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對印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下降近七成,僅有6318萬美元。
受此影響,另一家中國車企長城汽車在印度建廠一事也擱置下來。早在2020年,長城汽車就與通用汽車達成協議,計劃以10億美元收購通用印度Talegaon工廠,但遲遲未通過審批。2022年6月,印度《經濟時報》報道,通用汽車開始尋找其他買家。
但這并未影響MG印度要在當地深耕的信心。
2023年5月,MG印度公司發布了未來五年業務規劃,將其業務本土化。具體措施包括本地化、發展新技術、增加印度本土股權、推出新型電動汽車等等。計劃到 2028 年實現 65%-75% 的銷量來自新能源汽車。
目前,MG印度公司正計劃在當地建立第二個整車廠,擴建后年產量將從12萬輛增至30萬輛。此外還將建立電池組裝廠,推動本土電動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
“MG印度公司對印度堅定不移的奉獻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們的精神之中。我們制定了清晰的路線規劃和 2028 年愿景,為下一階段的可持續增長鋪平道路。”MG 印度公司名譽首席執行官拉吉夫·查巴 (Rajeev Chaba) 公開表示,公司的增長戰略以加強本地化為中心,“我們將響應政府的‘印度制造’倡議,同時以創新方式不斷增強我們的承諾,并努力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引入外資,用好外資,發展本土產業,提供高品質產品,本是一種雙贏。印度需要打開格局,把握住外資青睞的機遇窗口。在2021-2022財年,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進一步增長到835.7億美元,最受外國投資者歡迎的領域為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服務業以及汽車制造。
印度發展汽車工業應發揮自有優勢?!斑@不僅是要與其他國家競爭,還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為后代留下可以引以為豪的遺產?!盜HS Markit(埃信華邁)印度汽車市場副總監普尼特·古普塔(Puneet Gupta)告訴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印度的節儉創新模式(降低商品及其生產的復雜性和成本,比如去除耐用品如汽車的非必要特征,以便在發展中國家銷售)頗有成效,又有龐大的人才隊伍,可以出口服務和商品,改變游戲規則。
印度需要減少有意制造的溝壑,廣納各方資源,以市場換技術。同時,印度有潛力做更高附加值的研發工作。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赟告訴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擁有大量說英語的IT和工程領域專業人士是印度在這方面的優勢,有助于把握住未來車輛互聯水平提升的大趨勢。
-END-
責編 | 趙成
轉載合作請聯系:lixq_12180209
文 | 郭宇 編輯 | 李皙寅 馬斯克正在印度談判建特斯拉工廠的事,他可能需要斟酌一下。 6月26日,上汽集團(600104.SH)發布澄清說明稱,近日自媒體報道的“上汽MG印度公司被當地強行低價收購股份,喪失控制權”相關內容嚴重背離事實,涉及MG印度公司的股權交易需獲得我國政府批準。 就此,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向上汽集團人士詢問具體哪些內容失實,相關人士回應稱,系“強行”、“低價”、“喪失控制權”的表述失實,但并未否認正和當地初步接觸,推進股權融資一事。具體是股權轉讓還是增資擴股暫不確定。 有關MG(名爵)印度公司出售股份的新聞已被外媒報道多時。多家媒體稱,上汽集團正考慮將MG印度公司的部分股份出售給印度本土企業,以籌集資金發展當地的電動汽車業務。 上汽集團是第一家在印度設廠的中國車企。2017年初,上汽集團投資32.75億元收購并改造了通用汽車在印度的Halol工廠,用來生產名爵汽車,并設立100%控股子公司上汽MG印度公司(MG Motor India)。 幾年下來,MG印度公司已在當地推出六款車,包括兩款純電動車。2023年1月-5月,MG在印度賣了 2.7萬輛汽車,同比增長近五成,目前市場占有率位列第八。 上汽集團人士向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透露,出于在印度長期發展的考慮,構建一個穩定的營商環境是必要的,上汽不排除謀求當地合作的方式。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注意到,日本鈴木在印度成立的合資企業馬魯蒂鈴木(Maruti Suzuki)已取得較大市占率,上汽集團在進軍泰國市場時也與正大集團合作建立了生產基地。 MG印度公司今年5月發布五年業務規劃時也提到計劃出售股權一事。該公司計劃在2028 年之前籌集 500 億盧比擴大在印度的業務,在未來 2年-4年內向當地合作伙伴提供多數股權。 具體與誰合作?印度本土企業JSW集團董事長Sajjan Jindal正與MG印度公司洽談股份收購事宜。印度本土媒體報道稱,Sajjan Jindal將通過自己的私人公司收購MG印度公司最多48%的股份,其余股份的5-8%將由MG印度經銷商和員工持有。若照此計算,上汽集團持股比可能少于50%。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就此向JSW集團方面詢問,截至發稿并未回復。這一信息也被國內部分媒體解讀為,上汽集團將失去對MG印度公司的控制權。 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獲悉,上汽目前的潛在洽談對象不止一個,但均在接觸階段,無論最后股比是多少,上汽都不會喪失控制權。 據媒體報道,為籌集資金發展印度當地業務,MG印度公司大約兩年前就打算從母公司上汽集團引入資金,但該計劃迄今尚未被印度政府批準,因此開始尋找其他方式籌集資金。路透社在今年5月報道該事件時提到,自2020年后,印度試圖限制來自中國的投資。 圍繞此次股份收購事件,還需要回答的是印度這片土地對車企有何吸引力?MG印度公司對上汽集團意味著什么?未來更多印度本土企業持股MG印度公司又有何影響? 01 汽車消費大國,但麻煩事不少 車況差、超載多、公路體系不發達……是對印度道路交通最直觀的標簽,但這難掩一個事實:印度汽車內需極其旺盛。如果以國別劃分,印度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消費市場,超越日本,僅次于中國和美國。 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SIAM)數據顯示,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其汽車銷量達485萬輛,其中乘用車389萬輛,商用車96萬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