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線教育市場的最新數據中,我們看到了這樣幾個顯著金融
本文試圖從最直觀的財報、投資等公開數據進行解析,一窺中國在線教育行業這些新動勢。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步入2017年,整個中國教育信息化以及互聯網教育行業呈現出一片繁榮的增長態勢,市場出現了估值發現、巨頭布局、投資復興等幾大明顯信號,中國的在線教育或許再次站到了發展的關鍵節點。
“數據會說話”,又到一季一次好不熱鬧的財報發布時節,這些數據無疑是我們正面觀察行業發展很好的密碼。本文我們試圖從最直觀的財報、投資等公開數據進行解析,一窺中國在線教育行業這些新動勢。
主賽道K12 ,線上化趨勢端倪初顯
談起教育行業,主賽道無疑是K12領域。2017年以來,中國教育類上市公司中的“K12雙子星”好未來與新東方,市值均破了100億美元這個關鍵節點。
好未來市值更是首次反超了新東方,達到了近140億美元,相比年初的股價,好未來的漲幅達到了136%,新東方的漲幅稍遜是86%,看下同期在資本市場大紅大紫、上演“雙馬日夜輪流做首富”的AT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是73%,騰訊是64%。
好未來2017年股價走勢圖
新東方2017年股價走勢圖
K12教育被資本市場價值發現的背后無疑是中國日漸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們諳知教育對于子女未來的重要性,更清楚成為“人中龍鳳”的競爭壓力。“凡事要趁早”的起跑線概念在中國演化成一條普世的育兒觀念,也成了桎梏他們焦慮情緒的鎖鏈。比起買包包,吃米其林,價格不菲的教育投資成了他們舒緩焦慮的途徑,K12教育趁勢迎來了一波爆發。
而關于K12的未來,筆者認為“從純線下到線下線上結合最終走向在線化為主”是其必經之路,以下是線上化趨勢越來越重要的幾個信號:
1. K12在線增速迅猛 占比提升
從最新的財報來看,不論是新東方,還是好未來,在線業務整體增長勢頭明顯超過了其他業務。據好未來2018年Q1財報顯示,學而思網校占總營收比4.9%,去年同期占營收比為4.3%,人民幣營收同比增長超過100%。新東方在線同比增長31%,付費用戶增加56%。專注在K12領域的學而思網校,發展態勢顯得更為迅猛。
2. 下沉三四線及以下市場 在線化效率更優
觀察最新的財報,筆者發現好未來與新東方的一二線城市市場拓展已經相當成熟。
據財報數據來統計,好未來現已在35座城市設立567個教學中心,新東方則覆蓋了多達56座城市,共建立了855個教學點和學校(其中包括77所學校),國內的一二線甚至部分三線城市基本已經都被囊括,想要繼續保持目前的營收增速,只能通過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市場的下沉,特別是好未來,通過把蛋糕繼續做大,才能保持目前高達100多倍的PE。
通過傳統的建立學校、培訓機構的線下擴展形式,去鋪三四線及以下市場,由于人口的集聚程度及教育資源的競爭程度下降,這種模式面臨著效率遞減的考驗,而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是線下這種重模式成功的關鍵。
我們來看好未來與新東方幾個季度的財報,運營成本和費用都占了營收的80%—90%以上不等,其中最大頭的就是教師薪酬與租金成本,這與線下城市拓展與學習中心數量增加直接相關,從目前來看兩家的成本控制已經做得相當出色,進入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用同樣的成本獲取同樣的收益可能性并不大,此時用K12教育在線產品去鋪三四線城市,顯然是個更輕、更快,幫助提升效率的好辦法。
事實上“雙子星”也是這么干的,學而思的最新計劃與新東方在線明確的提出主打三四線城市。兩者都把雙師課堂(線上授課+線下輔導)作為三四線城市拓展的利器。
截止2017年5月,新東方共開設了6個雙師模式的教學點,預計2018財年將繼續增加5-10個教學點。好未來采用雙師課堂+與本土中小機構的合作方式,至2017年1月,好未來已經將雙師模式搬進了四川、甘肅的8所小學。
3.技術進步讓K12在線化趨勢愈來愈近
從技術角度來觀察,K12整個在線教育的產品形式在不斷地演進。從早期比較簡單的錄播課程,再到互動性更強的大班直播、線上診斷,最后演化到現在的線上小班化教學,線上直播1對1形式等。K12在線教育產品一直在嘗試不同的互聯網技術磨合角度,來盡可能地給予用戶線上教學所缺乏的現場感、互動氛圍,以及由此帶來的學習聚焦和沉浸缺失問題。
盡管在短期內, K12在線教育還完全無法取代線下部分,目前通過雙師模式與線下相輔相成,但隨著虛擬現實、學習大數據積累、人工智能等技術目前的突飛猛進,彌補掉現在學習效果的不足, K12領域不久的將來可能迎來真正的顛覆。
各憑基因闖江湖,互聯網巨頭教育布局加速
隨著教育賽道的熱度升溫,我們觀察到的另一個顯著的信號是,今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紛紛加速了在線教育行業的布局。
1.產品力基因驅動,網易耕耘教育7年成型
說起中國在線教育,不得不提的老牌互聯網公司就是騰訊和網易。
從有道詞典這樣的工具入手,再到2010年推出網易公開課正式入局在線教育,在行業中以“慢熱”著稱的網易近些年加速了在線教育的布局,今年更是趁著K12東風,開始低調運營之前就在內部研發的K12在線產品——網易100分。
觀察網易與騰訊的產品生態路徑,我們不難發現,兩者的打法大相徑庭。
網易不似騰訊擁有微信、QQ這樣能獨自扛起整個產品生態大梁的“支柱型”產品。網易擅長的是圍繞著社交的核心,落點到一個個形態迥異的垂直產品上,最后將用戶對單個產品的粘度匯聚成對網易品牌的好感認知。這種產品矩陣的打法看似分散,實則卻擁有著不亞于騰訊的生態力量。
依托這份強大的內容與產品力DNA,網易在切教育這個行業時,也同樣選擇從用戶細分需求角度出發,縱向研發出了多款教育產品,從“開山鼻祖”網易公開課,再到網易云課堂、中國大學mooc、網易100分。
這些產品各自針對通識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K12教育這幾個熱門在線教育領域,隨著K12產品今年正式推向市場,7年的布局終于衍生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網易教育生態。
而通過7年的耕耘,網易的在線教育產品應該初步具備了造血功能,盡管財報中未對這個部分的營收作直接披露,我們還是能通過一些側面數據進行粗略觀察。
在網易的投資者關系網站中,對網易教育業務進行了簡單的描述,其中比較明確的是主打職業教育的網易云課堂,僅其特色產品“微專業”自2015年正式上線以來,累計學員已經超10萬,微專業的客單價一般在1000—2000元,營收應該在億元以上規模了。有了內部造血功能,無疑能促進網易教育產品矩陣更加健康發展。
2.騰訊加快開放布局,走“自研+投資并購”組合路線
號稱只做“內容”與“連接”的巨頭騰訊,自然也不會錯過內容產業的在線教育領域,為了加速教育布局,騰訊選擇了高開放度的“自研+投資”的組合路線。在自研上,騰訊已經推出了騰訊精品課、騰訊課堂、騰訊大學、企鵝輔導四款產品,初具教育生態脈絡。
而在投資上的進展,我們不難看出騰訊對K12的青睞,2016年以來頻頻出手,今年5月底國內在線教育機構猿輔導公司宣布最新一輪1.2億美元融資,這是目前國內K12在線教育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騰訊公司跟投;騰訊甚至將目光放到了海外,7月騰訊投資了印度教育初創公司BYJU’s,該公司主要業務是針對印度4年級到12年級學生研發出在線課程。
3.百度押寶AI技術打開教育新切口
另外一家與在線教育有著較深淵源的巨頭是百度,它有著搜索基因和人工智能的天然優勢,在教育領域也在試圖最大化其技術長處,形成“效率為先”的教育生態。今年百度正式推出了教育大腦,押寶人工智能技術,通過AI技術實現內容與人進行精準的匹配,做到針對每個人的個性化推薦,希望通過它來打開在線教育新切口。
在內容方面,百度也一直有所積累。最初以百度文庫切入內容領域,再到后續的百度閱讀、百度傳課、百度優課,百度在內容領域的深耕從未止步。而教育大腦的強技術,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服務其優質內容的精準分發,初心未變。
巨頭們在在線教育領域的活躍,是否揭示著某種信號?
回歸冷靜的在線教育,又站在了爆發期的窗口?
從2013年的興起,2014年的爆發,再到2015年的“被潑冷水”,中國的在線教育也是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產業藍皮書》曾預測,80%的項目將在未來1-2年內死去。雖然沒有一語成讖,但并購與死亡的行業洗牌的確發生了,比較慶幸的是,如今重新吸引資本關注的在線教育生態比之前顯得更加冷靜與健康。
一是在線教育重新回歸到了教育的本位上。現在的在線教育撇清了互聯網浮躁的泡沫,不再動輒就宣稱顛覆傳統教育,而潛心提升在線教學效果。這些“存活”或者迭代下來的在線教育產品,基本是以學習效果為導向。
二是在線教育行業具備了良性的造血功能。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市場考驗后,目前國內外優質的在線教育產品大多具備了造血功能。例如成立了20年的在線教育產品Lynda,專注內容打磨整20年,在沒拿一分投資的情況下,2011年收入達7000萬美元。2015年Lynda被LinkedIn以15億美元收購,也是截止當時LinkedIn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
健康的產品生態以及良性的商業基因為這個行業重新站上風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根據最新的投資數據顯示,資本的確已經展現出了回歸跡象。
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科技類投資共計60億美元,而在線教育在獲投數量及金額上排名第二,僅次于數字醫療領域。國外同樣如此,據統計,截止2017年6月底,美國資本市場對教育科技初創公司的投資總額已經達到了2016年全年的88%,呈現全面復興態勢。
總的來看,K12在線業務的趨勢,互聯網巨頭的加速布局,以及投資的熱度回潮,種種跡象表明,隨著教育與互聯網的進一步融合,在線教育在市場眼中變得更加了“性感”。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2017中國互聯網教育論壇”上做主題演講分享時,樂觀地提到“教育領域未來還會有40家新東方和學而思”。甚少對科技領域發表投資看法的股神巴菲特,不久前也公開表示“未來30到50年的時間,教育會因為互聯網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才剛剛開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