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電商下半場:模式優劣凸顯,體驗成關鍵金融
自2011年至今二手車成了話題性最多的產業之一,尤其是2C類的平臺,在2015年以后,持續的廣告大戰,病毒式的傳播讓二手車走入了公眾的視線。
自2011年至今二手車成了話題性最多的產業之一,尤其是2C類的平臺,在2015年以后,持續的廣告大戰,病毒式的傳播讓二手車走入了公眾的視線,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二手車,伴隨著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整個行業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每個行業都會經歷野蠻生長式的爆發期,二手車市場也不例外,在2017年以前整個行業其實都處于瘋狂燒錢的狀態,進入2017年以后行業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預示著二手車電商進入了新的階段。
市場培育期結束:二手車下半場已全面打響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6年二手車全年交易量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39.1萬輛。增長率重新回到兩位數,達到10.3%,行業滲透率為13.9%,國內二手車市場總體規模已經相當大。
到現在為止,各平臺自身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關于二手車行業發展的各個要素也已基本確立。
首先是政策方面,在影響一個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中,政策因素往往是最有力的。從2016年初國務院對二手車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意見性的國八條到今年三月份《關于請提供取消二手車限制遷入政策落實情況的函》。放開二手車限遷的城市逐漸增加,二手車發展政策方面的落地,大大促進了二手車市場的拓展。
然后是市場方面(包括用戶習慣的培養),起初,人們對于二手車普遍存在很多懷疑,但隨著二手車廠商瘋狂的燒錢擴張,尤其是各種廣告的狂轟亂炸,地鐵、電視、電梯、視頻…..似乎有流量的地方就有二手車的廣告,人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了二手車這個相對新鮮的事物。
其次是消費升級下,用戶消費習慣變遷以及金融產品場景多樣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消費方式消費習慣出現顯著變化,包括信貸消費數額的不斷增加。對汽車消費的需求也愈發的旺盛,這也使得二手車市場也愈加的活躍。
最后是商業模式,在此之前,二手車行業整體都處在對模式的探索階段,各平臺都以自己選定的模式進行擴張和發展,圍繞自身核心優勢開展各項業務,逐步完善各產業鏈布局。從整體上看,二手車行業分為C2B、B2B、C2C、B2C四大類,每種模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企業。
影響二手車市場發展的各個要素已經基本穩定,野蠻生長的上半場宣告結束,二手車電商的下半場已經正式打響,各平臺之間的較量也會愈加的激烈,行業競爭的標準也上升了一個臺階。
模式優劣凸顯:“馬太效應”將愈發顯著
在上文我們提到過,在此之前二手車行業整體都處在對模式的探索階段,從整體來看可分為2B類和2C類。上半場已經宣告結束,各種模式的優劣對比也愈發的明顯起來。
首先我們先來看2B類的二手車平臺,它包括C2B和B2B,據有關資料顯示B2B是目前市場的主要交易模式,占整個2B市場的72.7%,優勢非常明顯。
至于C2B模式的二手車交易平臺,雖然目前發展勢頭還算不錯,但是獲客成本高是C2B平臺最大的短板,尤其是對于一些創業型公司,對資金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而且無法保證收益和成本實現覆蓋。因而在2B領域筆者更看好B2B模式。
然后是2C領域,主要包括B2C和C2C兩種,這也是直接針對廣大用戶的兩種模式,因而更受人們關注。
根據艾瑞網近日發布的《中國二手車電子商務白皮書》了解到,在2C 模式整體成交量中B2C 市場占總成交份額的76.7%,而C2C 市場僅占23.3%。兩種不同模式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大相徑庭,兩種模式的優劣對比也就比較明顯。
首先是B2C模式,雖然該模式市場份額足夠大,然而獲客、引流方面存在不少劣勢,而且利潤較低,所獲傭金甚至不能覆蓋成本。另外在未來的商業活動中,大數據的作用異常顯著,B2C模式更多的掌握買家信息,在賣家方面信息會有所確實。
然后是C2C模式,在筆者看來,C2C模式一直在高喊著“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口號,然而中介并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壞的,它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方便賣家和買家,所謂的“去中介化”也許只是一個烏托邦的夢。
2014年4月在美國成立的Beepi是C2C模式的鼻祖,兩年時間里獲得了累計超1.5億美元融資。以最快的速度成長為美國最大的C2C交易平臺,一度被認為是成功的典范,就是這樣一位被業界及資本市場寄予厚望的企業卻在前一段正式宣布倒閉。甚至為了償還債主,將部分出售進行了拆分。而Beepi所面對的問題也是中國C2C二手車交易平臺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貌似Beepi屬個例,實則C2C模式本身的固有頑疾。Beepi的倒閉,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擁躉者瓜子等二手車交易平臺的擔憂。不難發現,瓜子二手車正在走的路,也許就是Beepi走過的路,Beepi所犯下的錯也許是它的中國學徒瓜子二手車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這次Beepi的倒閉也進一步加重了對瓜子模式的信任危機。
美國征信系統比較完善,而Beepi依舊倒閉了,這讓國內C2C平臺更大的挑戰,買家在購買汽車時通常比較謹慎,個人對個人往往需要承擔風險。因而用戶更傾向于在專業銷售商處購買汽車。
在行業發展的初期,資本市場可能看加看重數據方面的成績。然而隨著市場的擴張企業如果想要獲得融資,在證明自己商業模式沒有問題的同時,還需要有盈利方面的能力。因而C2C和C2B模式在下半場所面臨的考驗會更大一些。
不排除在未來會出現好的解決方法,然而就目前而言筆者更加看好B2B和B2C。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各自的優勢也會愈發的明顯,“馬太效應”愈發顯著。這也是每個行業發展都具備的特征。
二手車電商下半場:用戶體驗成為制勝關鍵
當下商業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用戶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強,尤其是進入下半場以后,流量紅利消失,企業運營必須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遷徙,這一時期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方面的提高。
企業競爭的關鍵就是產品和服務,然而二手車行業產品存在高度同質化,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服務方面下功夫,通過用戶體驗的提高來獲得用戶。
在宏觀上,二手車電商要根據自身模式特點以及市場需求,布局各產業鏈的服務環節,并將各環節服務串聯起來,構建一套屬于自己的二手車服務生態體系。
國內二手車市場雖然無比繁榮,然而售后服務跟不上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二手車引人詬病的地方。售前售后工作人員兩種態度,售后整體局面混亂,這也使得售后服務逐漸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因而這需要二手車平臺盡快建立其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而且對每輛車汽車出廠的年代、品牌、型號、行駛里程、是否出過事故、有無大修記錄和車體有無劃痕等多個方面做出準確記錄,這也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售后麻煩。
然后是服務的透明化,上文提到B2C模式雖然有很多優勢,但是很多信息用戶是無法得知的,用戶對行業的不信任,正是二手車領域最大的痛點。各種“事故車”問題的頻出,也加劇了行業的信任危機。平臺與車商有各自的利益考量而無法真正實現信息透明,由于不清楚,用戶很有可能會選擇放棄購買。因此,各項信息的透明化是獲得用戶支持的必要措施,用戶體驗方面也會大大增強。
除此之外,還有運行效率、車輛檢查等多個細節方面的問題也需要注意。在二手車下半場這些只是服務標準化最表面的一些東西,畢竟用戶體驗大家都知道,真正好的標準化服務其實是要突破“服務同質化”,意思就是做好這些最基礎服務之后還要注意提供一些幼稚的的附加服務,讓用戶可以感受到更好地服務,在產品同質化的時候,只有這樣企業與企業之間才會形成差異性。
例如場景化服務,任何一個成功的互聯網商業應用都是為場景設計,為體驗存在。基于對消費者心理的研究和把握,通過個性化的場景設置,增加與消費者情感上和體驗上的互動,不僅用戶體驗大大提高,同時也有利于引導消費,這需要平臺根據自身情況,仔細打磨消費場景。
總而言之,二手車電商下半場的開始,也意味著競爭的全面升級,但無論怎么變,用戶體驗一定是制勝的關鍵。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